随戴建荣《送元二使安西》课堂感受吟诵:且把诗词,浅唱低吟

发布时间:

  初识吟诵,是在大学《古代汉语》的课堂,教授突然兴奋地唱起一首诗,调子并不好听,甚至有点古怪,我们都忍着笑。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也听过陈琴老师的“素读”、赵志祥老师的“吟诵”等名家吟诵。在叹服之余,常思考“吟诵”有点复杂,适合小学生日常的课堂吗?可操作性高吗?

  深入了解后,我发现是可行并且特别有意思的,打开了诗词学习的新天地。

  1

  如何诵?

  古代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平仄”概念不必太枯燥灌输。把声调四声分成平、仄两类,用“—”“|”代表平声长,仄声短,除了入声字,一首诗就可以简单地标出平仄符号。孩子按照平声长音仄声短促去诵读,流利之后,诵读的效果简直打开了新天地。这和普通的读诗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既是古诗的韵律学,也不失为孩童学诗的新游戏。

  2

  如何吟?

  诗词,配乐可以唱,介于读和唱之间,就是吟。半诵半唱是为吟。吟诗作画,“不会做诗也会吟”都是指吟诵。古人吟诵是有特定的调子的,就像曲谱,可惜的是畅行两千年的吟诵文化在近代断层了,难道我们至此就不能吟诵了么?不是的,除去文化大家们在研究的调子,戴建荣老师说:“吟诵时,哪怕错了调,也不要怕,把你心中的调子和着诵读的节奏吟出来,越吟诵越能体会到诗词的情感画面。”

  3

  如何唱?

  一首《送元二使安西》竟然还可以加入手语来吟咏。诗不仅可以兴观群怨,在戴老师的课堂上,之于孩子,诗更可以手舞足蹈。这种结合音律、动作、游戏等综合性操作的学习是多么适合孩子啊。几千年的私塾文化的不求甚解的吟诵,因为有了吟,有了诵,有了唱,是有其强大的可操作性的。

  选一首简单的诗,让我们也来试试且把诗词,浅唱低吟吧。

微信扫码分享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