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焦作政府工作报告篇3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市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焦作市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机遇,科学谋划、克难攻坚,全面加快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较好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确定的目标任务。

  五年来,综合实力持续增强。20xx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707亿元,是20xx年的1.7倍,年均增长11.7%,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8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97亿元,是20xx年的1.9倍,年均增长14.6%。

  五年来,发展方式持续转变。二、三产业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3%,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3%。粮食总产“十连增”。3A级景区3家,居全国地市级前列。

  五年来,城乡建设持续推进。实施“14820”城市转型工程,中心城区建成区达108平方公里,城市组团、功能区和中心镇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城镇化率达52%,提高6.7个百分点。

  五年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2058元、11367元,是20xx年的1.7倍、1.9倍,年均增长11%、13%。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努力扬长避短、危中寻机,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坚持抓运行保态势。采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50条措施,及时协调解决生产要素保障等问题。坚持上项目扩投资。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13个、1517个,完成投资403亿元、231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23%。坚持建载体强支撑。大力推进示范区和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20xx年,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59亿元、96亿元,是组建时的3倍、4.5倍。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建成面积达112平方公里,入驻规模以上企业453家;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7%,3个产业集聚区进入全省“十强十快”行列。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60%以上。

  (二)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全省率先谋划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并成功上升为省级战略,制订实施八大专项行动计划,强力推进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形成了一批优势企业群体。20xx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987亿元,是20xx年的1.8倍,年均增长15.6%。焦作市被列入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累计争取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17亿元。强力实施节能减排,关停小火电机组150万千瓦,关闭污染企业104家,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6%。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建成高标准粮田84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3万亩。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落户焦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3536家,农村土地流转面积96万亩。在全省率先实现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云台山景区荣获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首届省长质量奖,神农山、青天河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900亿元,连续4年荣获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称号。加快商贸物流业发展。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社区便民服务工程、家电下乡工程,大力发展物流业,积极推进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王府井百货等知名企业入驻焦作市。加快金融服务业发展。规范完善五大投融资公司,市商业银行与港中旅集团实现战略合作。引进银行5家,组建村镇银行4家。上市企业8家,居全省第三位。

  (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四权分离”新机制荣获第七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焦作市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国家试点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六县市全部成为国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文化、土地、集体林权等改革顺利推进。20xx年,实际利用境内外资金1107亿元,是20xx年的4倍;进出口总额23亿美元,是20xx年的1.5倍。

  (四)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编制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规划,实施城市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着力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建设重大基础工程。举全市之力服务国家工程,南水北调总干渠全线贯通,配套工程顺利推进,以人为本、和谐征迁的做法受到肯定,创造了“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情系群众、务实为民,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众志成城、克难攻坚”的南水北调焦作精神,焦作市荣获全国南水北调工程征迁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谋划建设城市水系、郑焦城际铁路,新增国道276公里,新改建干线公路458公里。完善提升城市功能。更新公交车347台,新增绿地面积39万平方米,新改建一批城市道路、公园游园,供水、供暖、供气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加快棚户区改造,启动城中村改造,建成保障性住房4万余套。完成76条背街小巷整治。数字城管系统基本建成,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覆盖面持续扩大。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达27%。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1572公里。建成新型社区住房近4万套。搬迁10个贫困村,6万人实现脱贫。解决了8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五)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持续增加民生投入,财政民生支出累计达497亿元,占财政支出69%。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提高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完成1124个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焦作市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市称号,在全省率先实现职教强县全覆盖。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提高城乡居民医保标准,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加快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文体广电事业不断进步。市科技馆、图书馆建成并免费开放。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村村通广播电视、有农家书屋。行政村和社区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人口计生工作稳步推进。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焦作市成为全国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试点。就业工作持续加强。大力推进就业创业,在全省率先实现人社服务站行政村全覆盖,城镇新增就业44万余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余人。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城镇医保、新农合、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连年增加,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标准持续提高,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残疾人保障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实施敬老补贴制度,补贴标准全国领先。食品安全监管有效加强。在全国率先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监管网络,建立推行食品安全监管十项制度,荣获全国食品安全制度创新最佳事例奖。社会治理体制持续创新。城乡基层自治组织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平安焦作建设扎实推进,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信访形势总体平稳,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双拥共建深入开展。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驻焦部队全面建设成效明显,支持地方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焦作市成功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省级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六)持续转变政府职能,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扎实创建法治型政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深入开展“人民在心中、转型我先行”主题实践活动,扎实开展治庸、治懒、治乱、治散、治低“五治”行动,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208项,政风行风不断好转。深化岗位权力风险防控,组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施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十个百分之百”管理,累计审减项目资金30亿元。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意见,“三公”经费明显下降,清理腾退办公用房近7万平方米。对口援疆工作扎实推进,统计调查、工商、民族宗教、检验检疫、气象、地震、档案、史志、对台、红十字会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20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第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主动转变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发展方式,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科技强市,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全面加快。

  这是十大建设快速推进、成效明显的一年。集中要素资源,全力加快建设,城市水系引黄入焦干渠全线贯通,龙源湖水循环系统全面完工,灵泉湖、大沙河防洪生态治理等快速推进;郑焦城际铁路施工线路全部交付,跨黄河大桥工程完工;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和林邓线绿化完成3600亩;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主体结构建成;武西高速桃花峪黄河大桥建成通车;焦作东区热电机组建成投运;智慧旅游实现云台山景区网络全覆盖;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建成投用;焦作海关开关运行。

  这是科技强市创新机制、加大投入的一年。突出科技对转型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压缩三公经费1000万元用于科技创新,年度科技三项费用达3650万元,居全省第3位。在全省首家开展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在全省首家试行创新券制度、科技贷款贴息制度,发放创新券5670万元、贷款贴息1852万元。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战略合作,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落户焦作。焦作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连续六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这是转型发展全面推进、步伐加快的一年。强力推进中国兵装焦作装备产业园等288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多氟多电子级氢氟酸等项目竣工投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175家,超亿元企业达691家。夏粮单产保持全省第一,农业产业化集群快速发展,农村土地流转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河南省云台山景区保护条例》颁布实施,焦作市成功创建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市。焦作电子商务产业园获批。澳洲联邦银行温县村镇银行正式开业,中证期货开业运营。新增直接融资157亿元,增长20%。

  这是示范区建设上档升级、加快发展的一年。综合施策、全力支持,定期现场办公,在简政放权、科技强区、资源配置、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新规划49平方公里示范区产业集聚区,一期12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示范区成功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是20xx年度全省唯一一家。

  这是经营城市力度加大、初见成效的一年。注重规划科学性,加强土地管理,重大事项一律集体研究、科学决策、严肃执行。严格公共资源管理,千方百计启动经营城市公共资源。加快推进南太行绕城高速、东海大道等大外环规划建设,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强力开展城区违法建设、违法用地“双违”整治,拆除违法建筑140万平方米,清理违法用地2800亩。焦作市荣获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

  这是民生保障质量提高、水平提升的一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133亿元,增支15亿元,增长13%。新建改建幼儿园103所,教育信息化水平居全省第2位。提高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补助标准。新购置公交车100台,历年来数量最多。广泛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等群众文化活动。建成体育健身工程610个。在全省率先实行城镇职工和居民大病医疗补助。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民工工资卡制度。焦作市成为省创建创业型城市试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6%,居全省第2位。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焦作市转型升级全面推进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焦作军分区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焦作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发展理念不新,市场意识、经营观念不强,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政府这只手用得多,市场这只手用得少,注重投入,不注重经营,比较效益不高。二是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工业品集中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的状况尚未扭转,传统优势产业支撑力下降,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没有形成规模,自主创新体系尚不健全,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三是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仍然不强。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保障、环境容量、土地供应等要素制约日益凸显,城市发展空间需进一步拓展,示范区、产业集聚区建设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四是民生工作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城乡低收入家庭生活还很困难,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任务还很重,城市集中供暖覆盖率较低,城乡垃圾处理水平不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不足,交通拥堵现象日益突出。五是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大气污染、水污染尚未有效遏制,农村面源污染、土壤污染急需治理,雾霾问题日趋严重。六是政府作风转变还不到位。行政审批繁琐,效能效率不高,落实不力,推诿扯皮,中梗阻问题突出,用权不公、为政不廉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影响了转型发展、加快发展步伐。对这些问题,我们首先从政府自身改起,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快解决,让人民群众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今后五年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焦作市爬坡过坎、转型攻坚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新跨越、再创新辉煌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我省全面实施中原经济区等三大国家战略,焦作市加快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将释放新的动力、激发新的活力,为焦作跨越发展提供新的机遇。焦作市作为新型工业城市,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高成长性产业链条不断完善,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拥有一批占领行业制高点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拥有一批实干创新的领军型企业家,为我们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焦作市作为全国粮食高产区,种业科技全国领先,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不断提升,为我们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焦作市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太极文化博大精深,山水风光独具魅力,“四大怀药”功效独特,焦作服务享誉中外,为我们以拳以药为媒、点山点水成金,加快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焦作市作为对外开放优秀城市,海关及综合保税区功能不断完善,示范区、产业集聚区建设不断加快,城市水系等重大基础工程建设快速推进,为我们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开放型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焦作市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城市,积极推动与郑州交通融合,桃花峪黄河大桥建成通车,郑焦城际铁路年底通车,迎宾路南延及焦作黄河大桥等工程加快运作,为我们不断拉近与郑州的距离、促进焦郑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焦作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光荣传统薪火传承,吃苦耐劳、诚信经营、精打细算、团结合作的怀商文化代代相传。这些都是我们攻坚克难、转型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把改革开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按照“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总要求,坚持“一个战略、四个重点、十大建设”,更加注重强化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更加注重提高质量效益,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全面加快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是:

  打造更具实力的富强焦作。全面加快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科技强市,以创新支撑引领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高成长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市南延发展,促进焦郑融合发展。到20xx年,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结构调整实现重大突破,自主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人均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综合实力位居中原经济区前列,成为中原城市群重要增长极。

  打造务实守信的文明焦作。广泛开展“争做美丽焦作人”活动,不断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彻底解决中梗阻问题,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效率。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带动社会诚信。文明创建与经济建设同行,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速增量和提质增效并重,追求实实在在的发展。到20xx年,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力争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打造和谐幸福的平安焦作。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促进公平正义,确保和谐稳定。到20xx年,社会治理体制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等,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感大幅提升。

  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焦作。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生态系统建设,全面建成城市水系,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到20xx年,焦作青山相拥、绿水环绕,城在林中、景在城中,人居环境更优美,人与自然更和谐。

  各位代表,只要我们全市上下勇于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凝心聚力、务实重干,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重点、抓落实,焦作必将实现新的腾飞、再创新的辉煌!

  三、20xx年重点工作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以上;外贸出口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重点做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民之所望是我们施政所向。坚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当前最急迫的事项、制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做起,力争一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为国家、省试点。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实现新突破。大刀阔斧简政放权,全面清理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类事项,该取消的一律取消,确需保留的,6月30日前实行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大力改革项目审批制度,实行并联审批,自7月1日起,市本级行政审批时限由300个工作日压缩到40个工作日,创造焦作效率,走在全省前列。在加强财源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把财源建设摆上重中之重位置,多措并举,以效益为导向,改革支出方式,优化支出结构,重点支持转型升级项目,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培植新的财源,形成经济总量增加、产业结构优化、财政收入增速质量提高的良性循环,确保财政收入增速和质量在全省晋位升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开展综合治税,规范税费征管。高度重视政府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在深化教育卫生改革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快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国家试点市,积极推进职教攻坚二期工程,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医保支付方式、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启动医疗联合体建设,探索实施保险机构参与的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大幅提升医疗保障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实现新突破。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慎重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先行先试、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全面完成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积极争取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研究完善农民资产到资本、资金转化的推进路径,显化农民房产权、财产权。同时,加快推进文化、金融、国企、投融资体制等各项改革。

  坚持把开放招商作为“一举应多变、一招求多效、一优带百通”的综合性战略举措,大力开放招商。全面拓宽开放领域。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开放一切可以放开的领域,鼓励境内外投资者进入旅游、金融、商务、物流等服务业,鼓励境内外资金进入城建、农业、教育、卫生等领域。强力推进开放招商。更加注重科技招商、以商招商、集群招商,坚持重落地、重投产、重带动,引进更多好项目、大项目。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积极争取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在焦作市设立地区总部。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做大做强省级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创建省级精细化工出口基地,新增海关双A类企业2家。发挥焦作海关优势,加强与青岛港、连云港等港口合作,吸引豫西北、晋东南企业办理业务,打造外贸综合服务区域中心城市。持续优化开放环境。外来企业、本地企业都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都是加快发展的主力军。深化开放提升年活动,对外来企业、本地企业一视同仁,对投资项目一律落实优惠政策,一律提供保姆式、零距离服务,让企业高高兴兴投资、顺顺利利办事、踏踏实实发展。

  (二)着力推进十大建设。今年安排市重点项目(第一批)319个,总投资207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28亿元。坚持把十大建设作为打基础、增后劲、管长远的重大工程强力推进。城市水系建设方面。实施新河治理工程,实施群英河等4个城市河道整治、景观水利用工程,完成影视湖、龙寺、圆融水库主体工程,完成大沙河城区段防洪治理工程,建成带状湿地公园。铁路建设方面。加快站南广场征迁建设,郑焦城际铁路建成通车。推进铁路货运北站搬迁前期工作。生态建设方面。完成高速公路两侧绿化提升工程,完成龙寺公园等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推进北部浅山区生态治理恢复,打造带状公园景观。海关及保税区建设方面。加快综合保税区建设,开工建设通港物流园区三期。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方面。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24个,年度完成投资120亿元以上。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快财税信息共享平台、教育信息化和智慧医疗建设,深入推进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智能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方面。保质量、保进度,建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能源建设方面。龙源电厂、焦作电厂异地扩建工程各试运行一台机组,启动丰收路以南、焦郑高速以北城区电网归并改造,全面完成城区居民小区无人承接配电设施改造任务。公路建设方面。加快武云高速建设,启动云台山到省界段高速前期工作,力争南太行绕城高速开工建设。职教园区建设方面。加快推进技师学院新校区项目建设。

  (三)着力加快工业转型。坚持工业强市,大力开展工业转型升级攻坚年活动,壮大工业整体实力。强力推进重点产业优化升级。实施“330”重点企业培育工程,推进100个超亿元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238亿元,41个项目竣工投产。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型升级重点,聚焦政策、聚集资源、聚合力量,强力推进智能物联机器人、卓林数码电脑零部件、金宇阳电容触摸屏、华晶大单晶金刚石、超威电源混合动力汽车电池、辅仁药业小容量注射剂等项目,加快推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向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尽快做大做强,培植新的增长板块。突出三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建设,坚定不移推动传统支柱产业改造升级,推动产业链向末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进军。加快建设大江重工中高端液压支架、科瑞森成套设备等项目,全力打造国家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加快建设风神轮胎高性能乘用子午胎、中内配新型节能环保发动机气缸套等项目,发展壮大国家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建设佰利联氯化法钛白粉、多氟多含氟精细化学品等项目,全力打造全国现代循环化工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建设蒙牛乳业长效酸奶生产线、亿腾食品速冻及熟食工程等项目,做大做强食品产业。按照国务院进退并举部署,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市场走向,大力扶持有一定规模、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盈利空间大的企业和项目,对产能过剩、技术落后、转型无望的企业不予支持。统筹推进城区和县域工业发展。加大城区工业支持力度,激发城区工业发展活力,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推动城区工业全面振兴,做强城区经济,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努力在全省争先进位。加快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坚定不移实施示范区科技强区战略,突出产城融合,加快项目建设,提高承载能力,增强综合实力,打造焦作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努力走在全省示范区前列。推动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完善产业配套、壮大产业集群、加速提质发展,争创省“十强十快十先进”产业集聚区。强化企业服务。完善工业投融资平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完善市领导联系帮扶重点企业制度,实行首席企业服务员制度,健全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大力推进企业减负,对涉企部门继续电视问政,组织企业评价打分,对排名靠后的严肃问责。

  (四)着力强化科技支撑。坚持科技强市,以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为载体,大力构建具有焦作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市本级科技投入再翻一番,大力实施创新券、贷款贴息制度,重点扶持纳税百强、科技创新能力百强企业扩大优质产能。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深化与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焦作分中心,推进国家煤炭安全生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创建一批国家级研发平台、院士工作站。实施创新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一期建成投用,高新区力争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突出创新支撑引领作用。鼓励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大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科技强市常态化工作机制,健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服务机制,探索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实施专利抵押贷款制度,激发科技创新动力活力,依靠科技支撑、创新驱动打造焦作经济升级版。

  (五)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用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强化经营城市理念,积极稳妥、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强化住房、教育“两牵动”,促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重点解决一批已进城就业定居农民工落户、一批城中村居民成建制转户,有序转移一批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城市组团式发展。加快焦修博武一体化,加快焦郑融合,完善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城市组团、功能区和中心镇规划建设,积极推进示范区“十纵八横”主干路网建设,加快大外环规划建设,谋划推进迎宾路南延及焦作黄河大桥项目,促进交通链接、产业对接、生态共建、服务共享。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实施中原路延伸等工程,完成龙源路延伸、普济路大修等项目,再购置一批公交车,新增供水管网40公里、燃气管网80公里。突出抓好供热管网建设,开工建设新园路、工业路、塔南路供热管网,利用社会资本建设焦作东区热电机组、龙源电厂配套供热管网,新增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让更多群众寒冬用上暖气、生活更加舒适。强化城市管理。大力推进城乡接合部环境卫生整治,加强背街小巷、建筑垃圾、户外广告、市政设施、市容秩序等专项整治,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创新城市建设体制机制。探索发债等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力争促成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探索采用城中村改造模式,推进南水北调工程两侧绿化带及基础设施建设。严格土地市场管理,加强土地收储,扩大国有建设用地公开出让范围,经营性建设用地一律公开招拍挂,坚决杜绝商住用地出让中“再协议”和“跑冒滴漏”;强力推进“双违”整治,严格属地管理、部门管理,确保“双违”存量减少、增量为零。

  (六)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强力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新增高标准粮田25万亩,确保粮食稳产高产。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积极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市场上叫得响的名牌农产品。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进一步壮大蔬菜、食用菌、畜牧等特色农业,积极发展怀药养生等保健品产业,培育发展都市生态农业,18个农业产业化集群销售收入力争突破550亿元。提升农机保障水平。新增农机具5000台,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保持在96%以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孤山湖水库项目,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发展节水灌溉面积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平方公里。今年再解决15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种业联合重组,规范种子市场,主要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加快农技推广区域站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推进新农村建设。科学编制实施新农村规划,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新建农村公路200公里。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加大投入,推进村庄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建设“美丽乡村”。

  (七)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认真落实支持服务业发展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围绕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强力推进文化旅游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年度完成投资30亿元。编制完成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等专项规划,谋划实施沿黄旅游大道、南太行旅游快速通道延伸工程。规划建设中心城区旅游餐饮、购物、娱乐街区,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条,拓展国内外客源市场。加快发展太极拳文化产业,推动太极拳申遗,完成云台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申报。推进旅游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创建国家级旅游服务综合标准化示范城市。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积极推进台湾第一银行在修武、博爱设立村镇银行,引导金融机构在产业集聚区、旅游景区设立分支机构。拓宽保险服务领域,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加快发展资产管理、专业保险等新兴金融业。完善财政性资金存放商业银行评价激励机制,提高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积极性。探索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努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快推进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好上市(挂牌)后备企业指导服务,力争一批企业成功上市(挂牌)。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大力推动商贸企业建设网上商城、中小微企业开设网店,大力支持电商服务平台建设,争创省级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园区;加快推进物流园区、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电商速递等专业物流。加快发展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开工建设动漫产业园。全面启动新河商务中心区项目,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打造焦作CBD,打造三产发展新板块、新亮点。

  (八)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快建设美丽焦作。实施蓝天工程。全面完成火电、水泥行业烟气除尘、脱硫脱硝治理,全部关停城区集中供热供气区燃煤锅炉,加快实施西部工业产业集聚区等重点区域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提前完成造纸等21个行业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强力推进扬尘污染控制、煤场专项整治、清洁能源推广等工作,努力使雾霾天气减少、空气质量好转。实施清水工程。所有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城区供水管网覆盖区自备井一律关闭,城区主干污水管网全部建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大力开展河流专项治理,确保省控断面排放达标。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加快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强力推进重金属污染治理。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大力实施工业、建筑等八大节能工程,做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年度绩效评价工作,深入推进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污费标准,积极推进排污权交易试点,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体系建设。深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快太行山绿化、平原绿化、生态廊道网络和黄河滩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做好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农田林网和村镇绿化,积极推进城市道路高标准绿化示范工程,完成“七河八路十二园”绿化工作,完成森林资源培育18.4万亩,努力构建“一区两带三网多点”林业生态网络。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坚决向污染宣战,对排放不达标企业、偷排滥排企业一律关停,决不上污染项目,决不要黑色、灰色、雾霾GDP,还老百姓蓝天碧水,呵护我们的共同家园。

  (九)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继续加大民生投入,扎实办好省市十项重点民生工程,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努力让老百姓过上好生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在新城区开工建设丰泽园小学、映湖路小学、韩公教育园区小学幼儿园,对老城区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完成100个农村中小学标准化项目,加快建设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大力推进焦大、师专升本工作,促进高等教育发展。优化卫生资源布局,重点推进市二医院新城区医院、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综合病房楼项目建设,完成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四医院综合病房楼建设。继续实施舞台艺术送农民送基层等文化惠民工程,做好博物馆新馆、群艺馆等项目前期工作。办好省十二届运动会暨首届全民健身大会,创建省首批全民健身示范市。落实国家生育政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快省人口均衡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市建设。加强就业创业工作。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创业试点市、创业型城市建设,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鼓励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尽最大努力保障城乡低保、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今年强力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安排20xx万元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安排1000万元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医疗费用补充保险,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在现有基础上报销到95%;安排1000万元加强临时救助,妥善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新增财力足额保障,履行好政府兜底责任。强化社会保障。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水平提高10%,对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费用实行按比例上不封顶报销。积极推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衔接,城镇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新农合衔接。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推动城中村改造实现新突破,新开工保障性住房7925套、建成8282套。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启动市福利院老年公寓楼项目,新建农村幸福院200家,新增养老床位3000张以上。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深入开展“争做美丽焦作人”活动,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积极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建设平安焦作,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完善信访工作制度,及时就地化解矛盾。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提升应急管理水平。依法规范宗教场所建设。大力发展志愿者事业。深化双拥创建成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全面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开工建设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健全完善监管体系,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严厉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四、以改革创新精神打造务实重干的人民政府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为民务实清廉,加快转变工作作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

  (一)坚持改进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意见,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坚决遏制“四风”,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大力倡导务实重干,把更多时间花在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上,把更大功夫下在解决问题、跟踪督导、狠抓落实上,只做有用功、不做无用功、杜绝做负功。严格落实国务院约法三章,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新建改扩建,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政府过紧日子,让老百姓过好日子。

  (二)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把政府工作全部纳入法治轨道。改革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审计、监察等专门监督,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坚持转变职能,建设创新政府。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推动政府职能加快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理顺权责关系,规范机构设置,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改革。创新思维方式,转变行为方式,强化市场理念、经营理念和亩产论英雄理念,注重成本最低化、收益最大化,更多运用市场这只手破解难题、推动工作、促进发展。

  (四)坚持清廉从政,建设廉洁政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化岗位权力风险防控,健全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保证政府权力规范运行。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强化纠风和专项治理,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坚决查处腐败案件,严惩腐败分子,以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保障发展、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美好的前景鼓舞着我们,人民的期盼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务实重干、砥砺奋进,全面加快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免费范文网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焦作政府工作报告,希望对你有用!

焦作政府工作报告篇1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xx年及“”工作回顾

  20xx年是“”的收官之年。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和经济

  下行压力,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全面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总要求和“一个战略、四项重点、十大建设”总思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据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1929亿元,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亿元,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1883亿元,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5亿元,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895元、13682元,增长8%、9.3%,主要指标增速在全省位次前移,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突出精准施策,稳增长、保态势取得明显成效。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和夯实长远发展基础相结合,多措并举,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强化政策支持。把实施“8+1行动计划”作为稳增长的总抓手,出台工业经济提速运行等九个方面的指导意见,制定促进经济稳定增长29条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12条意见等,专题攻坚,扎实推进。

  强化企业帮扶。建立市级领导分包十大产业工作机制,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调研摸底,因企施策,分类帮扶。成立依法处理工业后续问题工作小组,集中解决了一批企业遗留问题。

  强化要素保障。组织银企对接会16次,设立1亿元应急转贷资金、3亿元产业发展基金,为73家企业提供“过桥”资金8.6亿元,为442家企业提供贷款担保21.7亿元。积极推进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全年新增贷款91亿元,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157亿元。保障土地供应,获批土地1.3万亩。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05亿元,增长10.2%。

  (二)推进十大建设,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以十大建设为重点,强力实施项目带动,206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全部开工,35个省重点项目、204个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85亿元、558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城市水系方面,13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大沙河从出山口至吴泽湖段40公里全线贯通,新河源头河道治理和堤顶道路完工,影视湖公园、白鹭湿地公园建成,瓮涧河丰收路至龙源路段景观改造工程完工,城区形成水面8000亩、湿地5000亩,我市成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

  铁路方面,郑焦铁路通车运营,火车站南广场开工建设,焦作直达北京高铁正式开通,太焦客运专线、新焦济洛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开启了我市以高铁为代表的大交通时代。

  公路方面,焦作至荥阳黄河公路大桥及连接线工程全面启动,武云高速主体完工,南太行绕城高速前期工作基本完成。

  能源方面,中原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神华焦作电厂、华润龙源电厂建成投运,中电投丹河电厂项目开工。

  信息化方面,“无线城市”“智慧焦作”建设14个项目完成投资14.6亿元,“全光网焦作”提前实现。

  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生态、教育、文化、开放型经济等方面,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加强项目谋划,发布推介总投资1038亿元的十大战略项目。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既为稳增长、保态势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创优势、促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经济质量和环境质量双提升。面对经济下行和环境保护双重压力,坚持把转型升级放在突出位置,标本兼治,调转结合,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工业结构加快调整。围绕十大产业,重点实施100个转型升级项目,完成投资182亿元,蒙牛纯甄生产线、光源电力LED产业园等项目建成投产。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实施223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236亿元,中铝中州产能优化、佰利联氯化法钛白粉等项目竣工投产。围绕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多氟多锂电池、健康元医药中间体等项目建设,制订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围绕两化深度融合,实施示范项目25个。开展质量提升工程,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十大产业增加值增长13.4%,对工业贡献率达82%。

  现代服务业亮点纷呈。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腾云电子商务产业园一期建成,浪潮云计算中心、阿里巴巴产业带等75个项目落户。博爱成为首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孟州成为全省首个农村淘宝试点县。全市电商企业达1645家,交易额545亿元。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家、示范企业6家,建成电商园区8个。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河南德众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焦作(中站)物流金融港等8个重点园区建设加快推进,级物流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新增省级物流示范园区2家,快递业务增长70%。金融业规模不断壮大,焦作中旅银行正式揭牌,中原银行焦作分行即将开业,实现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合作对接。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谋划打造“中国养生地•世界太极城”,文化旅游十大园区完成投资19.8亿元,青天河休闲度假中心、嘉应大观园等项目加快推进,云台山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市,年接待游客374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2亿元,分别增长13.4%、15.4%。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发放公积金贷款19亿元,完成商品房销售1.2万套。

  农业发展方式持续转变。新建高标准粮田28万亩,粮食总产达209万吨,实现“十二连增”,被命名为中国优质小麦之都。实施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48个,农业产业化集群销售收入达602亿元。百千万农民创业创新行动全面启动。新增农民合作社449家,覆盖率超过50%。农村土地流转率达53.3%,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新增家庭农场156家,建设都市生态农业园区16个。选育农林作物新品种1个、新品系9个。主要粮食综合机械化水平保持在96%以上,居全省前列。

  载体建设成效明显。焦作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示范区成功创建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1300亿元,增长22.2%。沁阳、武陟产业集聚区获批省级经开区,孟州、温县等4个产业集聚区进入全省集聚区集群发展30强,数量并列全省第一。服务业“两区”建设有序推进,新河商务中心区建设全面启动,万达广场项目落地开工。

  创新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5个,获省科技进步奖15项。焦作科技大市场建成投用,全省商行系统首家科技支行挂牌运营,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建立装备制造技术研究中心。授权专利1420件,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961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1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2.5%。

  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开展“20xx蓝天雷霆”行动,强力推进十大专项治理,完成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329家,整治建筑工地扬尘155家,拆改燃煤锅炉510台,关停煤场773家,淘汰黄标车9179辆。圆满完成“9•3”阅兵、上合组织政府首脑理事会议环境保障任务。大力推进清水工程,深化海河等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扩建完工,第一污水处理厂迁建加快推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开展生态创建项目56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效显著,北部山区生态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完成森林培育16.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0.9%。持续推进节能减排,预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0.88%,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定控制目标。

  (四)深化改革开放,动力活力持续释放。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举措,坚定不移深入推进。

  各项改革务实推进。大力简政放权,扎实开展全省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市创建,各类审批事项由170项压减到136项,市直部门权力清单发布全面完成,乡、村便民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新增市场主体2.7万户,增长29.4%。加快投融资机制创新,推出34个总投资424亿元的PPP项目,市投资集团50亿元债券获批发行。在全省率先建立“一委、一办、一中心”的公共资源交易组织架构,完成交易项目955个,增收节支4亿元。深入开展综合治税,增加税收7.9亿元。我市成为国家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市,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深入推进。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等改革基本完成,交通运输执法和运管体制改革等全面完成。

  开放步伐持续加快。强力实施“333”招商行动,依托本地商会、驻外商会、行业协会,重点围绕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突出文化旅游、科技、电子商务、先进制造等专题,大力开放招商,引进市外境内项目862个,总投资1568亿元。焦作海关启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海关通关一体化模式,形成口岸大通关便捷通道。建成首个国家级出口四大怀药质量安全示范区,新增省级出口基地2家。进出口总额20.4亿美元,居全省第2位。

  (五)统筹城乡发展,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一发动全身”的综合带动作用,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加大。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就业、教育、医疗等配套政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与国开行、省交行合作设立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孟州成为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4个镇入围全省第一批重点示范镇。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实施53个总投资97.2亿元的城建项目。龙源电厂配套供热管网建设完成,主干管网覆盖率从20%提高到78%,集中供热普及率从20%提高到40%,实现历史性提升。新改建供水管网29公里。大力实施“气化焦作”工程,新改建燃气管网74公里。编制完善中站、马村污水管网规划。龙源路东段等建成通车,丰收路、中原路等改造完成。购置新能源公交车103台。深入开展市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新改建农村公路527公里,改造农村危房5295户,建设各类饮水工程143处,解决农村17.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587个、示范村312个。完成158个扶贫开发项目,实现1.46万人脱贫。

  (六)倾力改善民生,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民生领域财政支出达161亿元,增长10.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4.4%,省市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

  就业创业稳步推进。大力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举办就业创业春风行动等活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亿元,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万人,我市成为全国第二批百城技能振兴专项活动试点市。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深入开展对城乡低保、困难群体的临时救助和商业保险医疗救助,继续推行城镇医保按比例报销上不封顶制度,1426名大病患者直接受益;职工大额补充医疗保险实行即时结算,新农合大病保险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8%,居全省第2位。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达1950元。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7442套,新开工5707套。住房公积金覆盖面达86.7%。发放城乡低保金、农村五保金2.5亿元。市福利院搬迁和老年公寓楼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5个县级社会福利中心、5个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建成投用。实施残疾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公交政策,惠及近8万人。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4个县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验收,丰泽园小学、北清高中等一批中小学建成投用,组建73个义务教育集团,完成100个农村中小学标准化项目,成立市职业教育集团。医疗联合体建设加快推进,市二院新区医院、妇幼保健院综合病房楼等项目开工建设。在107个村(社区)开展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试点,实施文化惠民演出386场。成功举办“一赛一节”和省第十二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完成省全民健身示范市创建;组织举办“共享太极•共享健康”世界百万太极拳爱好者共同演练活动,创造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平安焦作建设取得新成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开展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整治,全面强化安全生产,积极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严厉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依法依规解决信访问题,提升应急管理水平,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稳步提高。

  一年来,我们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三查三保”活动,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专项整治懒政怠政为官不为,改进工作作风,规范行政行为。主动接受人大及其会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参政议政,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3件、政协委员提案382件,质量和效果不断提高。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健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等制度。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三公”经费下降23%。同时,双拥工作取得新成效,军民融合发展质量和国防动员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外事侨务、台湾事务、民族宗教、统计调查、审计、档案、史志、气象、地震、人防、红十字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

  20xx年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标志着我市“”主要任务胜利完成。这五年,我们走过的历程极不平凡,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更大,取得的成绩比预想的更好。

  这五年,是综合实力再上台阶的五年。预计20xx年,生产总值比20xx年提高63.5%,年均增长10.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4457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4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20xx年的1.8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20xx年的1.9倍。

  这五年,是转型示范成效显著的五年。产业集聚区经济总量占全市6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4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由26.2%提高到32.4%。示范区成功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实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六连冠,连续四次获得中国旅游百强城市称号。

  这五年,是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的五年。城镇化率由47.1%提高到54.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中心城市建成区由95平方公里扩大到116平方公里。新建龙翔矿山、黎明脚步等公园,建成城市游园26个,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公共绿地达11.8平方米。成为全省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

  这五年,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五年。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等改革走在全国全省前列,财政“四权分离”获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实现与中国兵装、奇瑞、港中旅、中关村等战略合作,交通、光大、广发等一批金融机构落户,焦作海关开关运营。

  这五年,是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的五年。累计民生支出657亿元。20xx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xx年的1.6倍和1.8倍。成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市,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完善,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特别是,我们干成了很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干成了一些多年来一直想干的事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经济转型示范市上升为省级战略,郑焦城际铁路、桃花峪黄河大桥建成通车,交通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南水北调和引黄入焦总干渠全线贯通,“六纵四横”内部大循环、外部大联通的城市水系功能正在显现;太极体育中心、职教园区一期、科技馆、图书馆等投入使用,城市公共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经过五年不懈努力,我们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方式更加科学,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站上新的起点,展现出更加美好的前景!

  各位代表!

  “”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焦作军分区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焦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焦作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仍处于爬坡过坎、转型攻坚的关键时期,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和环境保护压力持续加大的局面短期难以缓解,保增长和保生态任务艰巨。二是转型升级的要求更为迫切,供需错配的矛盾更为突出,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刻不容缓。三是发展环境不优、体制机制不活、市场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在区域竞争中面临更大挑战。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事业仍比较薄弱,一些关系长远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尚未有效解决。五是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还不到位,一些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能力素质、工作作风与发展要求和人民期盼还不适应,不作为、不愿为、不会为依然存在。一些腐败现象仍时有发生。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勇于担当、认真解决,决不辜负人民期望!

  二、“十三五”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这一时期,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但我市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加速调整,“互联网+”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产业转移仍将持续,有利于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引进培育新的产业支撑力量。二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提出把中原地区培育成带动发展的新空间,出台促进中部崛起新十年规划,继续支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老工业基地建设,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形成政策叠加优势。三是我省深入实施三大国家战略规划,构筑“一极三圈八轴带”发展新格局,有利于我们对接融合,提升焦作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我市广大干部群众思转型谋发展、做示范求跨越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同心同德、务实重干的氛围更加浓厚,有利于我们更好抢抓机遇,以新作为开创发展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省委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坚决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和完善“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总要求和“一个战略、四项重点、十大建设”总思路,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促进新转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努力走在全省前列,为实现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是: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努力把焦作打造成为更具活力、更具吸引力、更具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城、区域中心城、知名旅游城、生态宜居城、太极文化城。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力争达到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争取经济总量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努力迈入前五行列,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xx年翻番目标。

  各位代表!

  《焦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及说明已经印发大会,请予审议。

  我们坚信,有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有全市人民的齐心协力、奋勇拼搏,再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我市“十三五”宏伟蓝图一定能够实现!

  三、20xx年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我市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身的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但变中有机、逆中有势、难中有顺。我们必须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以滚石上山的拼劲、抓铁有痕的韧劲,全面贯彻中央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持续抓好“四个一”“五个点”的要求,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防风险,突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确保“十三五”实现良好开局。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进出口总值增长5%,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节能减排、环保等完成省定任务,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市委总要求和总思路,突出“一个战略”,做到“四个坚持”。“一个战略”,就是继续以经济转型示范市这一战略统领各项工作,加快建设美丽焦作。“四个坚持”,就是坚持凝心聚力这一前提,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聚焦发展第一要务,汇聚起全市人民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坚持转型攻坚这一关键,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压力”由矛盾对立关系统一到转型升级上来,努力实现“双提升”,做到换挡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坚持争创一流这一目标,大力弘扬敢打善拼、不甘人后的拼抢精神,自我加压、奋力赶超,加快实现升位晋级。坚持绿色发展这一目的,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让人民群众享受到舒适舒心、宜居宜业的环境,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着力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推进改革创新,持续增强发展内生动能;坚持开放带动,不断提升内外联动发展能力。

  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主动承接上级各项改革举措,扎实稳步推进,确保落地生根。更加注重精准发力,聚焦解决具体问题,聚焦增添发展动力,聚焦构建发展新体制,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争取更多试点,力求率先突破。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权力清单动态管理,探索建立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两日办结,积极申建全国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市。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管办分离,建立市县一体的交易、服务和监督平台,加快区域性交易平台建设。推进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保障合法产权。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培植财源、促进发展;推进预算公开,加快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改革;加强社会综合治税,推动国税地税合作。加快投融资改革,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激活撬动社会资本,抢抓中央适度增加地方政府发债规模机遇,积极争取支持;扩大PPP应用领域,建立PPP专项基金、中小企业发展扶持基金等,用好新型城镇化、新型产业化、旅游产业基金,健全政府引导基金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组建报业传媒集团和广电传媒集团。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通运行信用焦作网站。同时,加快推进教育、卫生、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等各项改革。

  突出链式招商,打造产业集群。把引入龙头企业作为衡量招商成效的核心标准,以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特色农业等优势产业为重点,紧盯国内外500强、央企和行业龙头,靠大联强,延链补链,发挥现有企业优势,加快引进与我市优势产业相配套的重点项目,努力打造千亿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成长性服务业集群、高附加值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创新招商模式,提高招商实效。坚持集群招商、驻地招商、定向招商,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商会、协会作用以商招商,注重组建专题招商团队精准招商,注重支持各类产业园区整体招商,注重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股零地招商。积极参加河南投洽会、厦洽会、广交会,办好第十一届豫商大会等招商活动。落实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四评工作机制,狠抓项目落地。

  对接国家战略,拓展外向型经济空间。抢抓“一带一路”重大机遇,融入全省开放大格局,充分借力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枢纽和口岸体系,引进出口型临空产业项目,加快产业对接和服务配套。加强省级出口基地和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设,创建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争取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查验区落地,疏通连接郑州空港、郑欧班列陆港的运输体系,发展连通东部海港、西部陆港的口岸业务。依托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申建,重点推进德众跨境电商园、韩国跨境电商平台等项目落地,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企业水平。把优化环境作为开放招商的生命线,研究吃透、用足用好上级政策,推进政策创新,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强化效能建设,提高办事效率,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整顿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营造公正严明的法治环境。全面推行外来投资项目联审联批制和无偿代理制,实行项目落地一把手负责制;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强化资金、土地、水电气等要素保障,确保项目招得来、留得住、做得大。在服务企业上,无论是本土企业还是外来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都一视同仁,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决不能吃拿卡要,决不能私立名目、乱收费用,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复,真心实意、竭尽所能助力企业腾飞发展,让服务企业成为焦作的“金字招牌”,让发展环境成为焦作的“亮丽名片”。

  (二)着力厚植发展优势。把厚植优势作为引领发展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推动单一优势、局部优势向综合优势转变。

  突出项目带动。切实抓好产业项目,积极谋划推动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提升产业竞争力,增添发展动能,夯实发展基础。继续实施好城市水系、铁路、公路、生态等十大建设,加大省市重点项目谋划推进力度,强化发展支撑。加快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太焦客运专线、新焦济洛城际铁路、焦作至荥阳黄河公路大桥及连接线、火车站南广场等项目,确保武云高速建成通车,力争南太行绕城高速开工,加快孟州至武陟沿黄快速通道前期工作,努力构建市外联通大循环、市域互通中循环、市区畅通小循环的大交通格局,让道路更畅通、让出行更方便。更加注重投资精准性和有效性,政府重点谋划推进打基础、管长远、惠民生的大项目,支持投融资平台改革创新、转型发展、做大做强;尊重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推动项目建设更有效率、更可持续。

  强化载体支撑。加快示范区发展,突出投资拉动,培育新兴业态,推进城市功能区综合连片开发,强化产业和功能复合,努力走进全省先进行列。推动产业集聚区提质发展,突出集群、创新、智慧、绿色发展,加快由规模扩张向质、量并重转变,围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区镇管理套合,提升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争取更多产业集聚区进入全省十强、十快、十先进。开展服务业“两区”示范创建活动,力争在建项目超过30个,千万元以上项目投资突破30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完成5亿元。

  实施创新驱动。大力推进开放式创新,积极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作用。突出创新重点,围绕优势产业,集中创新资源,谋划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争取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实现突破。建好创新平台,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步伐,引导和激励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积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完善创新机制,健全科技企业融资担保、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制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发挥“双创”汇众智、聚众力的乘数效应,建立健全创业创新优惠政策和服务体系,构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孵化一批创新型小微企业。研究制定人才柔性引进政策,注重以重大攻关项目、战略发展项目带人才,以招标等方式引进有特定技术的人才或团队创新创业。

  壮大县域经济。把县域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重点,努力创造条件激发县域发展活力,调整优化市与县市区财税共赢体制,支持各县市区发挥优势壮大主导产业,错位联动发展,再造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为全市跨越发展提供重大支撑。

  (三)着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坚持工业强市,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存量与培育增量并举,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努力实现产业水平整体跃升。

  打造六大产业集群。以发挥特色优势为重点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矿山装备、工程机械等产业,努力在通用航空、智能装备领域实现突破,重点推进正旭航空航天铝合金构件、焦矿重型成套装备等项目建设。以发展新能源汽车为重点打造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推动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技术研发和生产,壮大汽车关键部件、专用车等产业,形成配套优势,重点推进多氟多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风神轮胎轿车子午胎等项目建设。以延链补链为重点打造现代化工产业集群,以发展循环化工、精细化工为方向,加快化工产业绿色化改造,突出降本增效,重点推进佰利联氯化法钛白粉扩建、晋煤天庆煤制天然气等项目建设。以塑造品牌为重点打造食品产业集群,巩固提升乳制品、面制品、肉制品等传统产业,积极培育功能饮料、休闲食品、保健食品等新兴产业,重点推进蒙牛液态奶扩建、明仁保健品等项目建设。以高端化、规模化为重点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头孢类抗生素、核黄素等特色产业链,立足四大怀药原产地优势,提高怀药产品产业化程度,打造中国怀药之都,重点推进丽珠生物医药中间体、保和堂中药饮片等项目建设。以技术突破为重点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大力提升研发水平,做精做强超硬材料、合金材料等特色产业链,重点推进大地合金航空精密棒材、金桥白鸽磨料磨具等项目建设。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开发高效节能产品、余热余压利用设备,建设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大力引进智能终端、新型显示设备生产配套企业,积极发展电子元器件、通信电缆、导航设备等产品。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壮大天然气、煤层气发展规模,打造风光电组件及关键零部件制造产业链。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铝工业、煤炭、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支持企业大力开拓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技术改造,强化成本管控,重点推进中州铝业化学品氧化铝扩建、奋安铝业高档铝型材等项目建设。妥善定性与处置“僵尸企业”,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但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帮助其渡过难关。

  实施工业转型升级800行动计划。支持100户重点企业发展,加强100个重点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培育100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扶持100家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帮助100家困难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推进100家企业股份制改造,开展100家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提升100位企业家综合能力素质,加快工业提质增效发展步伐。

  (四)着力促进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把服务业发展的巨大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推进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加快电子商务中心区和电商产业园区发展,重点推进腾云电商产业园二期、阿里巴巴产业带、新浪区域运营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创建省级、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全市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力争达到600亿元以上。

  推进金融业突破发展。大力发展多元金融,深化与金融机构有效合作,鼓励金融机构与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创新产品、创优服务。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农商行,推动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发展消费金融、绿色金融和金融租赁等新兴业态。深化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合作,加快筹建焦作大宗商品交易所。推动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推进文化旅游业跨越发展。围绕建设知名旅游城、太极文化城,努力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生、山地运动为一体的南太行生态旅游集聚带;打造集历史文化游、生态观光游、民俗民情游为一体的黄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加快南水北调城区段两侧控规区规划设计和改造开发,打造生态休闲带;推进大沙河生态湿地建设,打造湿地景观带。规划建设特色餐饮、文化、娱乐休闲街区,形成城区旅游新亮点。重点推进云台山文化旅游园区、黄河(嘉应观)文化旅游区、青天河(月山寺)园区休闲度假中心、妙乐寺文化旅游园区等项目建设,启动实施云台山文化旅游展演项目。筹建太极拳文化产业平台,大力发展太极拳产业。做优绞胎瓷、山阳刺绣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发展智慧旅游,完善国际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体系。支持博爱、修武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推进现代商贸物流业融合发展。加快物流园区智能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改造,规划建设与电商配套的快递物流园区,重点推进焦作(中站)物流金融港、河南(武陟)国家干线铁路公路物流港、德众大罗塘国际农产品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抓好物流企业培育,力争新增5家AA级以上企业。推动快递下乡,健全城乡物流配送体系。推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协同发展,扩大家政、养老等领域消费,积极推进万达广场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

  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鼓励住房消费,研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快消化房地产库存,扩大公积金覆盖面,鼓励农民进城购房,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畅通商品房供给保障性住房通道。

  (五)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农惠农富农,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稳粮增收、提质增效。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节水灌溉6万亩,加快黄河防洪工程及下游河道治理工程建设,提升机械化水平,强化气象为农服务,加快高标准粮田建设,确保粮食稳产高产。

  调整农业结构。推动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融合发展,促进互联网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智慧农业,规划建设一批精准设施园区、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加快形成结构合理、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壮大农业产业化集群。重点支持6个国家级、39个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规划建设一批以农产品初加工、特色产品加工为重点的特色园区,发展一批主食产业化、畜牧产业化、种子产业化特色产业集群。继续开展百千万农民创业创新行动,建成40个创效型产业村、发展440家创新型企业、培育4400名创业型农民。以发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重点,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创建农产品品牌。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大力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加快建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开发一批市场认可、消费者信赖的优质农畜产品,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影响面广的知名品牌。

  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后续工作,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大力推广农业保险,加快推进温县省级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六)着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坚持产城相辅、人城相融、城市规模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以产兴城、依城促产,推动城镇化提质提速发展。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坚持核心提升、廊带集聚、多点支撑,推进形成“一核两廊四带多点”的空间发展布局。进一步推动郑焦融合发展,优化郑焦高铁、高速、黄河大桥沿线产业布局。加快推进焦修博武一体化。全面开展城市设计,推进多规合一,强化规划刚性,重点抓好旧城更新、轨道交通、城市停车场等规划编制实施,打造疏密有致、开合有度、生态宜居的空间格局和城市风貌。

  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坚持中心城市带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有效改善市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中原路、民主路等城市道路新建维修工程,谋划打通一批断头路,新购置308台绿色环保公交车,大力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开工建设府城水厂一期和博爱输水线路项目,实施群英河、瓮涧河整治工程。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排水等市政管线建设和管理。新建一批燃气管网和供水管网,建设龙源电厂供热管网二期、示范区供热管网一期等项目。开工建设西部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及中站、马村污水管网。加大城中村、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力度,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325套,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加快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集中连片改造。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加大环卫公共设施投入,加强市容环境整治。积极推进餐厨废弃物处置、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筹备工作,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规范化、数字化、法治化管理水平。

  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完善县城和中心镇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居住功能,增强承接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乡村发展的能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特色小镇创新发展,打造一批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优美、富有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实施一批省道改建项目,新改建农村公路400公里,确保郑常线等改建工程完工。

  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突出“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落地,切实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加大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的能力,努力缩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

  (七)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是发展之患、民心之痛,必须铁腕治理。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控、后果严惩,加强生态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发展。

  实施蓝天工程。继续深入开展十大专项治理,坚持治理一批、搬迁一批、转产一批、关闭一批,完成35家城区工业企业综合整治任务,对12家企业燃煤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治理。开展“气化焦作”建设,大力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完成10吨/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拆改。在化工、橡胶等11个行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防治。深入开展大气面源污染防治,严格整治建筑工地、道路交通扬尘。加强黄标车限行管理和淘汰。确保大气污染持续下降,有效遏制雾霾天气。

  推进碧水工程。强力推进涉水企业深度治理,排查取缔小型制革、造纸等污染严重企业。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重点推进蟒河孟州段、蒋沟河武陟段等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开展乡村清洁工程。突出抓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畜禽饲养污染治理、重点行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等工作。继续抓好秸秆禁烧,促进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

  加强生态体系建设。强化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加快南太行山区生态体系、黄(沁)河生态涵养带、南水北调生态产业带及城乡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完成造林任务10.4万亩,确保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功。积极申报海绵城市试点,加快构建城市水系,实施人民路水生态、南水北调防洪处理等水系建设工程,打造水通、水清、水美的水生态文明城市。

  强化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符合国家要求的积极申报,进行产能置换。创新有偿使用、预算管理等机制,完善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及交易市场。

  (八)着力增进人民福祉。民之所望,施政所向。集中财力实施一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持续扩大就业。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创业试点市和创业型城市创建,大力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和职教攻坚工程,继续实施十万个就业岗位推荐、十万人次技能培训、万人创业等专项行动计划,加快创业孵化园区建设,全面落实各项援企稳岗措施,密切关注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用工动态,新增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2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亿元。

  推进脱贫攻坚。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实施太行山区、黄河滩区群众脱贫工程为重点,按照“转、扶、搬、保、救”五条途径,整合扶贫资源,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

  强化社会保障。切实保障好优抚对象、低保对象、受灾群众、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探索实施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完善重大疾病保障体系。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推动城镇医疗保险、新农合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扶持养老服务业发展,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加快推进市社会福利院和老年公寓楼建设,积极争取省级养老健康产业园区(基地)项目。

  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推进韩公教育园区、映湖路小学、职教园区二期等一批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市区东部高中,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高等教育办学层次。推进健康焦作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推进家庭责任医生制度和签约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落实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积极推进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办好市“十三运”等重大体育活动。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百姓文化超市建设,继续实施一批文化惠民工程。认真做好太极拳申遗工作。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平安焦作建设,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严密防范、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深入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全面推行依法逐级走访,加大信访案件化解力度,确保社会安定有序。

  同时,着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巩固拓展双拥共建活动成果,积极支持驻焦部队建设和改革。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外侨、对台、国资、统计调查、审计、人防、地震、档案、史志、红十字、残疾人事业等工作。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必须以建设法治政府、效能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为重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全面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建设法治政府。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坚持依法行政,坚决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健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加强执法监督,确保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启动“七五”普法。严格执行人大及其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

  建设效能政府。注重以专业思维、专业方法、专题研究解决问题,注重理顺运行机制破除矛盾障碍,注重优化改进工作流程提高质量和效能。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完善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效能考评制等制度,推进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建设服务政府。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公仆意识、职责意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多做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实事。进一步健全为企业、为群众、为基层服务的各项制度,完善行政服务中心、网上办事大厅、为民服务热线等平台,重信践诺,说到做到,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建设廉洁政府。按照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要求,落实“两个责任”,坚持“一岗双责”,持续抓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实现决策、执行、结果公开透明。强化财政支出、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的监管,切实扎牢制度笼子。完善厉行节约长效机制,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以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促进发展、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

  新蓝图承载新希望,新奋斗开创新未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砥砺奋进,为全面加快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而努力奋斗!

焦作政府工作报告篇2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是本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一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科技强市战略,强力推进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全市生产总值1846亿元,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3亿元,增长10.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亿元,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1624亿元,增长1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5亿元,增长1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518元,分别增长8.7%、10.1%。

  (一)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把改革作为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摆在首要位置,强力推进。大力简政放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我市成为全省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市。市本级行政审批服务由718项压减到253项,压减量居全省首位,压减率达65%;市本级建设工程类项目审批时限由300个工作日压缩到40个工作日;建立首席代表负责、并联审批、全程代办等新机制,在全省首家开通网上服务大厅,简单事项实现即收即办,一般事项一审一核不超过5个工作日,新注册企业“四证一章”办理不超过2个工作日;全社会投资创业积极性得到释放,新增市场主体2万余户。建立健全财税收入征管联动机制,社会综合治税成效显著,增收3.8亿元。新增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2个,总数达到5个,我市成为全省新一轮教育信息化试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医疗联合体建设全面启动。农村、户籍、文化等改革都取得阶段性成果。

  坚持激活内力与借助外力相结合,深入开展“对外开放提升年”活动,成功举办焦作·香港现代服务业招商推介等活动,大力开放招商,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引进省外境内项目394个,居全省首位;总投资76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98亿元,居全省第三位。进出口总额24.6亿美元,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出口17亿美元,居全省第三位。

  (二)十大建设成效显著。强化领导分包、观摩督导等措施,省、市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一批十大建设项目竣工投运。城市水系防洪、补源、生态、景观等功能已经显现,南水北调总干渠全线通水,引黄入焦干渠、大沙河带状湿地主体工程完工,新增水面7000亩;郑焦城际铁路正在验收;北部山区生态治理恢复和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建设加快,我市成为全省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海关监管场所正式运营,检验检疫查验场所即将投用,德众保税物流中心通过国家验收;产业集聚区21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财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顺利推进,“数字焦作”地理空间框架工程通过国家验收;太极体育中心建成投用;龙源电厂一号机组正式运行,焦作电厂异地扩建一号机组、龙源电厂二号机组即将试运行;武云高速等项目快速推进;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招生人数居全省同类学校第一位。

  (三)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坚持工业主导地位,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突出抓转型、调结构、保运行,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转型步伐加快。深入开展“工业转型升级攻坚年”活动,出台加快城区工业转型发展意见,实施“330”企业培育工程,100个投资超亿元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22亿元,大江重工中高端液压支架、千年冷冻高效节能制冷系统等32个项目竣工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186家。发展载体夯实。聚焦项目建设、聚集优质资源、聚合政策支持,示范区和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有效提升,我市在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点评活动中获豫北组第一名;入选省“十强”“十快”产业集聚区3家、星级产业集聚区5家,均居全省第二位。融资服务提升。整合工业投融资平台,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搭建应急转贷平台,建立小额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为7家企业提供5900万元应急转贷资金支持,为150家企业担保贷款17亿元,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加快国家首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建设,强力实施蓝天、清水等工程,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累计争取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资金23.8亿元。

  (四)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坚持实施科技强市战略,完善创新体制机制,突出财政杠杆撬动,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创新驱动效应初显。科技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市本级科技投入又翻一番,总量居全省第三位。继续实施创新券、科技贷款贴息等制度。设立10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补偿金,撬动银行10亿元授信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新增院士工作站7家,总数达19家,居全省第三位;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总数达81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中心4家,总数达54家。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焦作)基地、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焦作)中心落地项目10个,引进北京化工大学等科技创新团队9个,焦作科技大市场即将开业运营。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总数达42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5.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5.2个百分点。

  (五)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坚持稳粮、提质、增效,新建高标准粮田27万亩,粮食总产实现“十一连增”,夏粮单产保持全省第一。农业产业化集群加快发展,龙头企业达170家。主要粮食综合机械化水平保持在96%以上,居全省前列。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826家,覆盖率达49%。农村土地流转率达51.7%,高于全省15.7个百分点。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成功创建“四大怀药”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产品品牌3个。新完成一批中小河流治理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深入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完成森林资源培育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8.5%。

  (六)服务业发展亮点纷呈。把服务业作为弥补产业短板、推动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抢抓发展机遇,瞄准产业动向,加快培育经济新增点。新业态发展取得突破。组建高规格团队大力招商,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工建设,浪潮集团、银江科技、阿里巴巴等27家电商落户我市,电子商务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金融业活力持续增强。完善考核激励机制,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62亿元,增长10.5%。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全市利用资本市场融资151亿元。加快推进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宇建科技等3家企业在“新三版”成功挂牌。海通证券等3家券商营业部开业运营。我市被评为优秀金融生态省辖市。文化旅游业保持繁荣。云台山景区成为全省首家全国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我市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服务综合标准化示范市,被世界旅游组织列为可持续发展监测点。旅游综合收入达262亿元,增长12%。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新河商务中心区规划建设全面启动,鸿运国际商城开工建设,王府井百货开业运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我市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联动发展合作联盟成员城市。

  (七)城乡建设加快推进。出台新型城镇化三年实施方案,强化经营城市理念,积极探索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科学发展。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新开工保障房8409套,基本建成8304套。新市民社区试点开工项目6个,建成住宅6996套。新改建城市道路35公里、供水管网41公里、燃气管网98公里,建成游园6个。购置新能源公交车30台,我市成为首批省级公交优先示范市创建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总投资38亿元的迎宾路南延及焦作黄河大桥项目实现重大突破,即将开工建设。总投资37亿元的南太行绕城高速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东海大道、南外环建设加快,城市大外环框架加快构建。14条省道规划全部获批,新增干线公路里程510公里。城市经营管理进一步加强。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城中村改造前期工作全面启动,东区热电机组配套供热管网建成投用,龙源电厂配套供热管网即将建成。强力开展“双违”集中整治,严格土地收储交易管理。积极推进小型汽车号牌等公共资源经营。深入开展背街小巷、户外广告等专项整治,城市管理水平有效提升。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快。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建立健全保洁长效机制。新改建农村公路306公里,解决了22.8万名农村群众和师生的安全饮水问题。

  (八)民生保障持续提升。在支出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财政民生支出145亿元,增支12亿元。省、市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在全省率先实行城镇医保按比例报销上不封顶制度,惠及95万名参保群众;在全省率先建立商业保险医疗救助制度,为15万名城乡困难群众购买商业保险服务;在全省率先完善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救助9334人次;全面启动保险机构参与的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260万名农村群众从中受益。城乡低保标准和城乡居民、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进一步提高。残疾人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新增养老床位3000余张。出台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城镇新增就业8.8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3.3万人,我市成为首批全国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标准化试点市。住房公积金创新受托银行管理模式,增值收益突破亿元大关。社会事业加快发展。黄河交通学院成功升本,新城小学、丰泽园小学、四医院综合病房楼等一批中小学幼儿园、医院项目和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加快。我市顺利通过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验收。成功举办省十二届运动会暨首届全民健身大会。“单独二孩”政策顺利实施,我市成为首批全省人口均衡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市。和谐稳定大局有效巩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化解信访积案,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深化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发展志愿者事业,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驻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为地方发展作出新贡献,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九)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力整治“四风”突出问题,工作作风有效改进,行政效能不断提升。稳步推进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市直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预算全部公开。厉行勤俭节约,“三公”经费下降32%。在全省首家开展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电子交易系统全面启动。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强化行政监察,严格审计监督。统计调查、外事侨务、档案史志、台湾事务、人防、广电、气象、地震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在经济下行压力大、困难挑战多的情况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会、市政协、焦作军分区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政府工作和自身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和问题增多,投资增速持续回落,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一些潜在风险逐步显现。二是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效支撑,服务业占比偏低,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经济新增点较少,发展质量效益不高。三是改革创新仍需攻坚。市场经济、经营城市等理念还没有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个环节,制约发展的传统思想藩篱依然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仍未破除,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动力仍显不足。四是民生薄弱环节较多。就业、就学、就医、住房等公共服务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需下更大功夫解决。五是作风建设还需加强。工作作风、能力素质与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还不适应,担当意识不强、推进落实不力、效率效能不高,一些领域还存在腐败现象。对此,我们一定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有效解决,决不辜负人民期望!

  二、20xx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规划的收官之年。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市仍处在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我们更加注重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引领,推动电子商务、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蓬勃发展,经济新增点不断涌现,必将为我市抢得先机、占领转型升级制高点奠定坚实基础;我们坚定不移地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思想观念创新带动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创新,必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激发新活力;我们积极探索实践,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必将持续拉动投资、释放需求、扩大消费,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增添新动能;我们充分发挥现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和高素质产业工人的优势,不断完善示范区、产业集聚区等科学发展载体,必将更快更好承接产业转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我们夯实现代交通体系支撑,郑焦城际铁路即将通车,迎宾路南延及焦作黄河大桥即将开工,郑太铁路客运专线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必将为我们加快焦郑融合、与晋东南合作拓展广阔空间;我们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新布局,为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辟新的大通道,必将促进我市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构筑开放新高地;我们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城市水系建设已见成效,林业生态网络加快构建,努力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花园城市,必将为增进人民福祉、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创造良好条件;我们坚持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大力简政放权,提升效率效能,必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好环境、打造新引擎。只要我们紧紧抓住机遇,坚定信心、主动作为、乘势而上,就一定能把加快发展的正能量激发出来,把转型发展的巨大潜力释放出来,建设美丽焦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的要求和“一个战略、四项重点、十大建设”的思路不动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调中求进、改中激活、转中促好、变中取胜,突出调整经济结构,突出深化改革开放,突出培育新增长点,突出保障改善民生,突出创新驱动,突出风险防控,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加快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进出口总值增长9%;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完成省下达任务。

  三、20xx年重点工作

  今年的任务艰巨繁重,重点做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聚焦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障碍,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改革红利,以改革提效率、以改革促发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全省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市建设,大力简政放权,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公开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全面推进网上预受理、预审查,全面运行并联审批制度,确保在优化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上取得新突破,创造焦作效率,打造焦作品牌,走在全省前列。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规范政府债务管理,积极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坚持税收法定原则,全面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深入开展综合治税,提升财税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化教育医疗改革。加快推进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市创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积极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医保支付方式、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探索开展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开展农村经营主体金融授信、农业大灾风险补偿等改革工作,积极争取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试点,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渠道。做好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省级试验区工作。同时,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文化体制、公共资源交易、交通行政执法体制等各项改革。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以开放带动发展、活跃全局。充分发挥招商优势。尽快转变比拼优惠政策的招商模式,更加注重集群式、链条式产业招商,更加注重发挥我市工业基础坚实、集聚效应明显、配套能力突出等比较优势,努力在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中抢占先机。积极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企业招商主体地位,紧盯国内外500强和行业龙头,大力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重点推进与中车集团等合作取得实质成果。完善提升开放平台。深化关检合作,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加强出口基地和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争取示范区成功创建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区申报省级出口基地。不断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市场准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服务业、社会事业、农业等领域开放,积极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进更多社会力量、民间资本,用市场杠杆撬动资金、人才等要素,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开放型经济规模和效益。

  (二)着力加快十大建设,持续增强发展后劲。把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以培育经济新增点、培植新的税源财源、调优经济结构为主线,持之以恒抓好项目建设。强化十大建设带动。城市水系方面,全面启动新河治理,加快灵泉湖、圆融水库等工程建设,完成大沙河带状湿地一期等工程。铁路方面,加快推进郑太铁路客运专线焦作段前期工作。生态方面,加快方山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推进南太行国家矿山公园等工程。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方面,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24个,完成投资120亿元以上。信息化方面,加快建设智慧焦作,推进焦作云计算中心平台等建设。能源方面,龙源电厂、焦作电厂异地扩建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开工建设丹河电厂上大压小异地扩建工程。公路方面,完成武云高速主体工程,开工南太行绕城高速等项目。职教园区方面,加快推进市技师学院新校区规划建设。电子商务暨“两区”方面,完善市电子商务产业园一期配套服务功能,开工建设二期;全面开展新河商务中心区土地收储、征迁安置等工作,全面开工配套道路、高压线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大力推进鸿运国际商城等项目,加快特色商业区建设。健康服务业方面,开工建设市福利院老年公寓楼、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中心等项目。强化重点项目支撑。今年安排市重点项目198个,总投资1293亿元,年度完成投资412亿元。集聚要素资源,加快建设步伐,早日建成投产,用项目建设成效促进财税增收、提高发展质量。强化项目谋划储备。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谋划好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级盘子,为经济社会发展备足后劲。

  (三)着力新型工业化发展,加快工业转型步伐。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突出抓好十大产业,引领产业产品向智能化、高端化、终端化发展,抢占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制高点。加快十大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品结构向高端迈进。以城区工业十大振兴项目为重点,加快推进100个重大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76亿元。围绕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推进河南正旭航空航天3D打印焦作基地、河南新力克喷浆机器人等项目;围绕壮大国家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规模,重点推进风神轮胎高性能乘用子午胎、中内配轴瓦等项目;围绕打造国家循环经济化工基地,重点推进佰利联氯化法钛白粉等项目;围绕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积极申报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重点推进多氟多能量型动力锂电池等项目,大力支持多氟多发展新能源汽车,立雄心壮志、拼最大干劲,圆焦作新能源汽车整车梦;围绕加快食品工业发展,重点推进蒙牛乳业纯甄酸奶等项目;围绕拉长铝工业链条,重点推进奋安铝业新型高端铝型材等项目;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推进中国铁路通信信号焦作产业园、健康元医药中间体等项目。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业,加快传统制造转型升级。顺应新一轮技术革命趋势,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以应用为核心、市场为导向,依托我市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矿山机械、造纸机械等传统制造业,推进与大连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瞄准3D打印设备、智能机器人、智能节能环保装备、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化成套设备等领域,尽快落地一批项目,全力发展智能制造业,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智能制造基地。加快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筑牢科学发展载体。抓住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重大机遇,科学调整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力拓展示范区发展空间,推动示范区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城乡体系、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着力打造产业融合、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复合型功能区,努力走在全省示范区前列。实施产业集聚区提升工程,提高产业集群、配套服务、节约集约、产城互动发展水平,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大力争创全省十强十快十先进。保障工业经济运行,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强化要素保障,提供高效服务,保运行、促转型。加快两化融合,培育市级以上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2家。推进名牌带动、标准引领和质量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上市(挂牌)后备企业指导服务,让更多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四)着力实施科技强市,打造创新驱动引擎。以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为载体,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科技投入使用绩效,加快构建焦作特色自主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科技引领转型、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引导企业把创新重点放在开放合作上,加强与行业龙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对接,深化与中科院、中关村等合作,引进一批高科技成果,落地一批高科技项目,组建一批创新战略联盟,加快科技前沿技术和先进适用成果转化应用,提升焦作产业整体装备水平和工艺技术水平。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新增一批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新建一批省级以上研发中心和院士工作站。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组建焦作装备制造业公共研发中心,加快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建设。运营好焦作科技大市场,打造全省科技资源集聚的新平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新高地。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出台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办法,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制度,探索成立服务科技创新的银行专门机构。整合市县两级财政科技资金,研究制定统筹使用办法,探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新机制;继续实施创新券、贷款贴息等制度,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和放大效应,为高科技企业插上腾飞翅膀,让我市转型发展源于科技创新、兴于科技金融、成于创新驱动,加快打造焦作经济升级版。

  (五)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以人为核心,坚持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重点,坚持“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更加注重经营城市,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优化空间布局。开通郑焦城际铁路,加快迎宾路南延及焦作黄河大桥项目建设,打通焦作至郑州的快速通道,主动向以郑州为中心的组合型大都市区融合发展。加快焦修博武一体化,推动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加强县城建设发展,着力建好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载体。强化政策保障。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研究制定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配套改革措施。切实保障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和农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让农民带着权益进城、带着保障落户。增强承载能力。全面推进新市民社区试点建设,建成3个试点社区。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707套,基本建成7396套。加快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启动南水北调两侧绿化带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中心城市大外环建设,实施民主路等主干道延伸工程,完善示范区路网体系,改造一批瓶颈路,打通一批断头路。全面加快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改造供水管网30公里、燃气管网5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加快推进世界银行贷款公交项目建设,再更新一大批新能源公交车,下大力气打造省级公交优先示范市。规范经营城市。继续严厉打击“双违”,规范管理土地市场,严格收储出让制度,深入推进道路桥梁冠名、路牌广告等公共资源经营,增强政府科学配置资源、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扎实推进城乡接合部环境卫生治理。拓宽筹资渠道。设立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积极争取省基金支持;利用投融资平台进行市场化运作,推进市政债券发行;采取股权融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市场化、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融资新机制。

  (六)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突破口,瞄准新业态、新模式,抢占先机、跨越发展,努力把现代服务业的巨大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新型业态为产业导向,培育经济新增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围绕市电子商务产业园、新河商务中心区和示范区、焦西、武陟等电商物流园建设,完成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优化电子商务发展布局。大力引进电商龙头、现代物流和互联网金融、物流金融企业,全力支持百度、新浪、中青网、北斗星通、一亩田、浪潮集团等区域总部和运营中心建设,强力推进阿里巴巴产业带、韩国跨境电商平台、慧聪网、58同城、360搜索、银江科技、淘宝大学等项目尽快入驻运营,加强与京东、当当、中国兵工、中电科、南方物流等公司的战略合作,积极创建省级、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做大做强电子商务产业,力争通过3年努力,使我市电子商务率先在全省取得重大突破、实现跨越发展。以商业模式创新为重要途径,激活消费需求。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示范工程,探索形式多样的新兴商业模式,引导和鼓励企业线上线下连通、虚拟实体结合,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市场营销,强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积极发展直营店和乡村连锁商业中心,加快建设现代城市综合体,发展商务楼宇经济,在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上赢得主动,进一步释放城乡消费潜力。以金融创新为核心抓手,打通实体经济血脉。构建企业-政府-银行“铁三角”,强化市县两级政府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提高政府性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担保能力;建立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基金,加快建设政府引导基金体系;深化政府、银行、保险三方合作,完善小额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加强应急转贷平台建设,降低企业“过桥”成本;深化与省农业担保集团合作,为农民合作社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拓宽农业农村融资渠道,着力创新金融平台、创新金融产品,疏导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滋润实体经济,力争在金融创新方面创造焦作经验、走在全省前列。以文化旅游业为坚实基础,做靓服务业品牌。加快十大文化旅游园区项目建设,培育文化旅游经济新增点。完成中心城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办好云台山国际旅游节。加快云台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步伐。推动太极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社会力量进行市场化运作,谋划筹建太极文化大学,加快开发太极文化产业。依托太极故里、山水焦作、四大怀药等优势,谋划发展大健康产业,推动品牌效应向经济效益转化。

  (七)着力农业现代化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努力使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新建高标准粮田28万亩。新增农机具5000台,在深松作业、粮食烘干等新型农机推广方面实现新突破。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新增省集群2个,集群销售收入突破600亿元。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四大怀药、绿色蔬菜、食用菌、林产品等特色产业发展,提高生猪、家禽、奶业等产业发展水平,积极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创造农业发展新优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强农业基础能力建设。完成山王庄水库等除险加固任务,完成大沙河聂村段等河流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平方公里,发展节水灌溉面积6万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提高抗灾减灾能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出台支农资金奖励性补贴措施,大力发展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农民合作社200家,总数达到4000家以上。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分类推进新农村综合发展、特色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410公里,再解决16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争取15%以上的行政村创建成省级示范村,30%以上的行政村创建成省级达标村。

  (八)着力生态文明建设,让美丽与发展同行。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加快美丽焦作建设步伐,共建天蓝水清地绿的美好家园。加强生态体系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高标准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加快北部山区生态治理恢复,完成森林资源培育16.9万亩,努力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花园城市。强化水生态保护。积极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扎实推进城市河道清洁行动,合理开发黄沁河水资源,建设黄沁河生态涵养带,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深入开展环境污染整治。实施燃煤锅炉改造、工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等工程,推进汽车尾气、施工扬尘治理和秸秆禁烧等工作,推广应用清洁能源,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着力改善空气质量。加强重点流域河流污染治理,推进非工业园区废水排放企业提标改造,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开展重金属污染整治,重点治理皮毛制革、铅蓄电池等行业。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抓好面源污染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构建生态建设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国家首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建设,加快企业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做好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年度绩效评价工作。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制度,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实施节能量、排污权、碳排放、水权交易制度,健全生态环境补偿、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和责任追究等机制,让绿色发展者受益,让损害环境者付出沉重代价。

  (九)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继续实施省、市十项重点民生工程,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保持就业稳定增长。深入开展全省统筹城乡就业创业试点市建设,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大力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力度,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救助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对城乡低保、困难群体的临时救助和商业保险医疗救助,健全完善城镇医保按比例报销上不封顶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实施职工大额补充医疗保险即时结算制度,积极推进扶残助残工程,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兜好民生底线。实施住房公积金惠民工程,开展与银行机构组合贷、网络贷等工作。发展教育文化事业。优化中小学布局,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项目,建成韩公教育园区(一期)等一批城区中小学幼儿园,提升发展特殊教育,逐年提高普通高中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从秋季起对全日制中职在校生全免学费,努力让每个孩子享受到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统筹推进焦作大学、焦作师专升本工作,支持河南理工大学加快发展。实施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做好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推进市工人文化宫迁建和群艺馆、博物馆新馆规划建设。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加快推进市二医院新城区医院、中心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等建设。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办好第八届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创建全省全民健身示范市。落实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扶持政策,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社会力量主体作用,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社会治理。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完成xx普法任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应急管理,建设平安焦作。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切实加强安全监管。推行依法逐级走访制度,排查化解信访隐患。健全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依法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加强扶贫开发,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大力发展志愿者事业。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深入开展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创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四、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赋予新使命,新常态要有新作为。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水平。

  (一)打造思想解放、创新发展的政府。主动适应新常态、新政策、新要求,摒弃老思维、老套路、老办法,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强化经营城市理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善用市场机制手段,靠市场运作项目,靠经营滚动发展,以思维方式创新推动发展方式创新,以创新激发活力、增添动力、加快发展。

  (二)打造依法行政、公开透明的政府。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接受人大及其会法律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及其会的决议决定,全力支持配合人大、政协依法履行职能、开展工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打造担当有为、务实重干的政府。摆脱换挡焦虑、克服本领恐慌,突破守摊子、保位子观念束缚,敢抓敢管、敢闯敢干,以踏石留印的精神、抓铁有痕的劲头,少说多做、说到做到,真抓实干、勇争一流,汇聚经济社会发展正能量。

  (四)打造作风优良、服务高效的政府。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大力提升服务水平,紧盯发展目标任务,围绕企业发展、项目建设和基层群众,主动作为、优质服务,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提高行政效率效能,不懈怠、不松劲,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用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助推焦作发展再上新台阶。

  (五)打造廉洁自律、风清气正的政府。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坚决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严肃执纪问责,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加强岗位权力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管钱,扎紧制度笼子,防范权力越线。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坚持倡俭治奢,驰而不息遏制“四风”;加强监督,管好公帑,严肃财经纪律,严控一般性支出,推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把更多资金用于民生、用于发展。

  各位代表!人民赋予重托,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全面加快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为创造焦作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微信扫码分享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