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节简介

发布时间:

祭灶节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汉族人传统节日祭灶节,民俗又被称为“交年”、“过小年下”、“过小年”。这一天夜里每家每户均行“祭灶神”的典礼,送灶王升空。祭灶神为夏商周时期五祀之一,始为夏祭,后改成腊祭。旧称“炎帝黄帝于火而死为灶”。古送灶神日期,有“官祭三,民祭四,王八祭五,鳖祭六”一说。祭灶神是位于东南方海隅的闽东南地域众多祭神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历史背景

农历腊月二十三夜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故有“二十三,送灶神官”之语,和“上天言好事,进宫降吉祥如意;二十三去,初一五更来”的春联。这一天或提早,每家每户都婆.到街边买来用苞米或小米手机独裁的“祭灶糖”,于夜里敬赠送灶神,意指糊灶神嘴,以防老天爷瞎报告。与此同时燃鞭放鞭炮送灶神。送灶神用罢 的祭灶糖,一般都与炒玉茭搅在一起握成丸子,分发送给家里小孩子或大人吃。按旧思想,送灶神日为新春的原曲。持续广为流传口决是:二十一,送闺女;二十二,送小四;二十三,送灶神官;二十四,扫灰刺(即清洁卫生);二十五,和煤土;二十六,割掉肉;二十七,去赶集(也有叫小圪挤,即碾上辗米面的);二十八,握圪瘩(蒸年馍);二十九,打壶酒;三十,墙上贴上胖孩 ; 初一,撅的臀部拱手。

实际上,送灶神的风俗习惯古已有之。《礼记.月令》云:“祀灶之礼,设主于灶径。”灶径即灶边承器之物,以土为议者。那时候祀守被列入五祀之一。《战国策赵策》云:“复涤侦谓卫君日:臣尝梦到灶君,”唐罗隐送灶诗亦有“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皇上上青天”的名言。由此可见两千多年前已经有送灶神之礼,且各代相沿成习。

送灶神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有悠久的历史。人类从刀耕火种到创造发明火食是一次重要的文明行为飞越,人们这类高等动物与一般小动物才开始有所区别。那时候,大家在居住地点着一堆堆的用火,用于供暖照明灯具、烧烤食物、制做陶瓷器、防御力猛兽。这类篝火便是初始的“灶”。灶王爷钦佩起源于此,早就在《礼记·祭法》中就写到:“王为群姓立七祀。”灶王爷就是其中一祀。

春节的前奏曲是腊月二十三的“送灶神”,古时候其影响力仅次中秋节,古时候在外面当官、做生意或读书者,都需要在送灶神日前赶回家团圆,吃自己家做的送灶神糖块,而求灶王爷祈愿、明年全家人安全。宋代词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送灶神日有详细叙述:“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东风马小留连,家里有杯盘丰典祀。猪脸熟烂双鱼香,红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子汉酌献闺女避,酹酒砸钱灶君喜。婢子争斗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市,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迎财回归分”,诗写得真正细腻俱有乐趣,足见古时候民风民俗对送灶神的高度重视、食品类的丰硕。

微信扫码分享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