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改革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发布时间:

国家教育改革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国家教育改革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国家教育改革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国家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篇1

  通过学习,我感觉《纲要》的每一条都是针对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制定的,脉络很清晰,应该说把握住了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的脉搏。感触最深的地方就是《纲要》中提及的“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国家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种高度是体现了教育在新时期的重要地位。通过纲要的学习,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完善自己。

  一、领会纲要精神,明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涵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知识社会,信息时代,人们对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前所未有的重视,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是育人理念的关键因素。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公平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对我们教师来说就是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歧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强化课堂教学,提高资源建设质量,确保教学质量及育人质量。

  二、结合我校实际,大力发展继续教育

  这次纲要将构建“终身教育立交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将努力形成“学习型社会”作为三个战略目标之一,突显了党和国家高瞻远瞩,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对于我国实施科教强国、人才强国战略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当今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产业、职业、行业在不断进步的同时对劳动者的素质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面对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空前激烈的人才竞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及时了解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和趋势,并将其运用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以不断地提高和创新,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是国家强盛的动力,也是个人发展的必需。21世纪的教育应当是不断造就人、不断培养人、不断发展人全部潜能的过程。作为指导未来十余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终身教育立交桥”的提出和实施将使各种教育形式衔接、各种培训方式并举、各类学习资源互相融通,为全民终身教育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方便。作为一所现代远程开放大学,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立足满足群众教育需求,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为建设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落实纲要精神,不断提升自身整体素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传道必须精于道,要授业必须精于业,要解惑必须先自知。作为一名教师应时刻不忘记学习,善于学习,具有学习意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

  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教师应当不断地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的完善自我,充实自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新观念,钻研业务,成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合格教师。要讲究教育策略和方法,做到教学相长。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了解到理解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尊重人、理解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相辅相承的教育原则,既要坚持原则,公正无私,又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在教学上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创造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强化支持服务意识。

  总之,学习《纲要》,就是要把纲要精神植根于具体的工作中,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国家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篇2

  我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初步理解就是教师始终要坚持党在新时期下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从中深受启发:教育优先发展,以人为本,均衡公平的发展,也就是国力增强,必须以提升人的素质,更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同时提高教师道德水准和专业化素质。中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必须要走独立自主创新发展的道路,就必须依靠人才资源建设。教育的进步,将源源不断的为社会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普通劳动者和无数专家学者等专门人才。“行行出状元”,只要是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实践创新能力,敬业奉献精神,为国家为社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有所贡献,都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在学习了整整42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后,我们不仅了解了国家对教育的宏观政策,了解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同时对教育中的一些细小环节也找到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证据,也明白了教育在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作为教师学习之余应该认识到四个坚持的重要意义:即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工作;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在《纲要》中,职业教育在国家教育发展任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纲要》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突出的位置。如此一来,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也是在为我国20xx年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做一份努力,我们所培养的“2+1”学生、包括我们所推出的各定向班学生、我们所培养的其他专业的学生在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方面完全是遵照此纲要而实施,正是在响应国家号召——健全多渠道投入,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教育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的发展!同时在面对农村学生、民族学生,学校各项优惠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全符合《纲要》所提出的国家针对农村教育和民族教育方面的政策规划和扶持方向!因此,我们的工作是伟大的,我们的工作是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的,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大张旗鼓地做强做大科园职业教育!

  其次,我们认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应该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应有效衔接。现在的毕业学生人数是越来越多,各大高校也在不断的扩招,但是就业问题也是一直不能很好解决的头等大事,这成为学生以及家长最关注的问题。现在是读书容易就业难,所以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不应该是所谓“差生”、“高考落榜生”的避难所,应该对优秀学生形成吸引力。比如,师资力量强,专业设置比较新颖、前沿,就业率高,这些因素必将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所以我们的职业教育要办得有特色,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够真正学到技术。其次在管理上我们也要大下功夫,毕竟来我们学校读书的学生都是没有很强的自律能力,需要老师与家长以及学生本人的配合才能够管理好,所以除了在学习上关心学生以外还要从生活以及心理关心学生关注学生,不能让他再有在高中时候被老师忽略的感受,要让学生对老师敞开心扉,这样对于学生的管理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应将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我国现在技能人才缺乏,大学生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找不到工作,毕业就等于失业,在家“啃老”, 造成家庭在孩子身上的教育投入极大浪费。所以我们学校要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直接化,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让学生熟悉行业、融入行业,通过社会实践、实习、职业培训等方式,积累实际动手经验,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把学习和实践落到实处,把促进就业作为目标,投入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我们的职业教育一定会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成为重大的一部分。

  国家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篇3

  通过学习与讨论,我想谈谈减负与教改的关系。

  《纲要》指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要减轻课业负担,不需进行教学改革。对于教学改革,教师、学生包括家长都反映强烈,希望课程设置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的实际,要求减轻学生负担。目前正在进行高中课改,改变教师的教,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转变现有的灌输式,积极提倡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其实,教学不光是课程的改革,应该是整个教学的改革,课程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认知是教学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在认知方法上我们还有缺陷,主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解放学生,不是不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我认为学校更应注重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学校给予的是启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习。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教学改革还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

  纲要提出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最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应。不要搞一刀切,全部不留作业或规定死写作业时间,而是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改变教育评价机制,才能有效抑制过重课业负担。

  国家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篇4

  1、“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思是指:职业院校应履行两项功能:

  学历教育、职业培训。这两项功能是我国1996年开始实施的《职业教育法》规定的。20多年过去了,我们没有执行好,所以需要完善。

  2、学历教育与培训关系的认识。

  这里的“培训”应当非常明确:主要指职业技能培训,简称为职业培训。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二者有同有异:

  (1)二者同之处主要表现为:

  都要以就业为导向,都要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都属于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系统的重要环节。

  (2)二者异之处,一是性质不同。

  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是国民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非学历的技术技能培养;二是功能不同。学历教育兼具准职业人培养功能和专业深造功能; 职业培训则兼具受训者就业功能和技术技能提升功能;三是对象身份不同。学历教育对象主要是校内学生;职业培训主要对象是校外劳动者——愿意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就业创业培训的学员;四是双证书要求不同。学历教育要求实行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兼具,职业培训没有双证书制度的强制性要求;五是学习制度不同。学历教育的时间是全日制的;职业培训时间是碎片化的长短期不一的。

  可以说,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二者之间,既有亦此亦彼的模糊地带,也有非此即彼的本质区分。

  3、完善当然非常必要

  从现代中国发展对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如果仅仅包括这两项功能显然缺乏应有的社会贡献度。

  4、“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的认识。

  从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角度谈“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那就是:学历教育方向,畅通的渠道主要是职教本科、职教硕士等学历学位的衔接;职业培训方向,畅通的渠道主要是各专业技师(工程师)类、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类的职业技能等级联通。

  国家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篇5

  学校组织了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学习。《纲要》是教育领域的纲领性文件,对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行了深入解读并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后,深刻的感受到《纲要》是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水平规划纲要”,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反映了人民的期盼,更表达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意愿;《纲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这为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奠定了基础;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必须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内涵发展,才能出名师、育英才,

  我认为,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传授知识,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合格的人才。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以培育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积极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师的日常工作虽然是平凡的,但教育工作的意义却是不平凡的。教师应该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青少年学习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尊敬的人。三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和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

  国家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篇6

  近期大家围绕着此纲要做了多次讨论,深入探讨了未来国家对中长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方面问题。纲要内容丰富,在研读之后我对其中的第三十一至三十三项有些感想和自己的看法。

  在教学工作中,我很注意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在备课的过程中以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合他们学习的课堂例子和素材。并根据各个院系的培养目标,在保证基础知识的讲授之后调整不同的侧重点,讲授与专业相结合的知识,使其可以作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更注意了全面协调这一点,在授课的过程中把每一节课的内容与整学期的学习目标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一学期的学习之后脑子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记的也更牢。在学习下一步与专业相结合的课程的时候,也可以构成更完整的知识脉络。这与纲要中所指出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等培养观念相吻合。要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出发点,使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应用能力强,素质高,有较强的创新精神,能够自主学习。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问题上。我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尝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比如,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类型,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在未来的几年内,我想逐步建立已经在国外被证实效果良好的先进人才培养方法,在计算机学科内给予学生一个完整的学习规划。对在计算机方面有浓厚兴趣,并愿意在课余时间深入学习的学生,首先给他一张与所学专业有关联的软件列表,使学生对于未来要学习的工具软件有个总体认识。然后我再向学员明确地阐述每一项计算机能力后,会和学员一起用评价标准测量他的学习基础。根据每位学员的不同起点,及自己设计的最终目标分别为他们逐一确定教学计划。学生按与我一起商定的教学计划,到学习网站或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个人时间逐一模块的学习。学习网站内有很多学习包,每个学习包上贴有某个专项能力的标签,包内放有形成该专项能力直接相关的课堂讲稿、工具软件使用手册、目录、说明书、期刊摘录等等。学生很容易根据表上的位置找到下一步要学的专项能力的全部学习资料,并在这里自学。学习包不是为教师,而是专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专项能力用的。学员当确信自己已掌握了某项能力时,可进行自我评估。这种人才培养途径非常灵活,不管是在何院系,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和日程安排方式。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在校学习,也可以在工作场所学习,在家里学习或在任何一个地方学习。

  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在不同院系中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设立健全的选拔方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做好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努力成才。改进社会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的学生评价指标体系。

  教育是一种积极的影响,一种对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及自身的积极的影响。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尤其是在计算机学科,每天都有海量的咨询与更新,每年都有数以万计新的软件工具出现。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学会自主学习,了解软件的使用规律,住要比学习具体软件的使用方法更重要。

  由此规划中可以看出,国家对中长期教育中投入大量精力财力,而我应该努力配合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加强自身教学业务水平,培养具有合格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艺术人才。

  国家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篇7

  十年教育改革,相对与邓小平爷爷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来讲,只是一个短短的十年,相对于中国教育迷失的这么一段时间以来,也是一个不长不短的时间段。

  中国教育在近几年以来,一直被老百姓所诟病,遥望十年之前,大学生的社会地位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境地,如今却是民工,蓝领,还是白领,都会有大学生的影子,在城市,被称为蜗居,蚁族;在城镇家乡,被称为啃老族;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于未来分外的迷茫

  十年反思。我们模仿西方教育,小学中学的义务教育逐渐健全,但是却因为升学率等面子问题,让我们的下一代在学校失去了童年的,少年的,青年的乐趣,过上了比成年,中年,老年人更繁重悲惨的生活;高中大学的高等教育,因为急功近利,高校扩招,教育产业化,导致现在的大学,甚至研究生含金量直线下降,学术腐败,学校学习气氛极差,甚至培养出一批连生活抖很难以自理的大学生。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意见征集稿,就是为了改正错误。犯错不可怕,只要认错,就怕错了不认。长期以来,积蓄在心里对于教育的一切问题,都在这个纲要里面提到了,让我们对于未来十年的教育改革充满了憧憬。但是也看到了很多相互之间难以协调的内容,比如培养同学的个性与全面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些都是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协调的。

  下面我就以具体内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本纲要在战略的角度谈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改革的目的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作为二十字的工作方针,确定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以及目的性。教育作为一个国家的根本,个人认为是跟国防,经济,同样重要的三个点。任何一个点失去了平衡,都会导致国家机器的运转不能。而教育恰恰是关系到未来的国防,经济的运转正常,所以教育可以说是国家的第一重点。

  学前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儿童的思维方式以及生活习惯,这个是至关重要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教育,做好学前教育,教育机构必须历尽全责,而更重要的是向家庭,家长灌输学前教育的方法方式,帮助儿童在小的时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可以为以后孩子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还有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提出,农村因为家长基本忙于生活的奔波,比如外出务工或者下地劳作,会比较缺乏时间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或者送孩子上学前教育班,我建议国家应该出很大的资金和宣传,选一批有爱心,希望从事教育事业,希望回归田园的大学生或者培养一批这样的人,深入到农村,为农村的学前教育服务。

  高中阶段教育,我觉得高中阶段最重要的是一个人人生观建立的过程,就现在的高中生,甚至大学生而言,包括我们当时在高中考大学的时候,对于自己的人生究竟应该走怎样的路,还是相当的迷茫的,我觉得高中阶段,在加强价值观德育教育的同时,应该加强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同时,纲要提出的高中教育多样化,应该是我们非常想看到的。

  继续教育,这是一个新概念,学习型社会就是因此而来,其实先进社会,稍微繁华一点的地方,已经渐渐的植入了这种思想,在社会的竞争压力下,不学习的同志,会被时代的浪潮所抛弃。如果全民都列入了继续教育的范围,中国以后的社会,必定是竞争激烈,也必定是蒸蒸日上,飞速发展的。

  纲要还提到了特殊教育,对于特殊教育的人群,社会和国家都应该给予充分的帮助和正确的态度,同样是为了稳定社会,发展社会必不可少的部分。

  纲要第三部分体制改革,作为很多概念的更替,学术交流,师资力量,高考问题,教育腐败等,这些都是教育体制的诸多问题,在纲要中充分做了很多的任务安排以及战略部署,我个人认为教育最薄弱的环节还是师资,老师作为古代天地君亲师排位的第六位,在现代社会,完全没有资格上排位,并且也处于一个比较弱势,或者比较奇怪的位置。老师自己不尊重自己,学生不尊重老师,家长不尊重老师,社会不尊重老师,导致老师在这样的环境中,对学生的责任感相当的有限。在教育学生知识的同时,老师应该随时保持高尚的情操,对自己的价值观不断的鞭策,因为你们要教的,是中国的未来,而不仅仅是那么几个学生。纲要提到了很多改良师资力量的方法,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组织老师学习,需要老师随时保持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再达到德育学生的目的,最后才是知识的教育,向这样的老师,才能在这个世纪中担起中国教育的重任。

  纲要的最后,就是一些试点改革的注意事项,以及实践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相信通过这一轮的教育改革,中国的未来,也许会相对明朗一些。

  现在《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改革创新的举措大体沿着这两个方向推进。我们相信,在这些宏伟目标的指引下,教育能够真正成为人民满意的事业,成为群众拥护的工程。

  国家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篇8

  本学期,按照学校和数学组的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根据纲要内容,我们展开交流讨论。下面市我的体会:

  教育优先发展,以人为本,均衡公平的发展,也就是国力增强,必须以提升人的素质,更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同时提高教师道德水准和专业化素质。

  我想到中国的许多大集团大企业,都是在运用人才资源方面成功的典范。比如:北大方正集团公司,将产、学、研一体化,知识分子和科研人员自主研发中国第一代计算机“奔腾四”,中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打印机。让中国信息产业技术建设,走在时间的前面。海尔集团也是在运用中国自己的人力资源,创造了世界品牌,走向世界。中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必须要走独立自主创新发展的道路,就必须依靠人才资源建设。教育的进步,将源源不断的为社会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普通劳动者和无数专家学者等专门人才。“行行出状元”,只要是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实践创新能力,敬业奉献精神,为国家为社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有所贡献,都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由此更深刻理解了陶老先生“生活即教育”,孩子有能力在体验后思考和决定,在犯错误和改正错误中有效地学习。孩子由此获得的学习能力是可持续的,由此获得的成长动力也是可持续的!因此我们更应该“

  1,解放孩子的头脑;

  2,解放孩子的双手;

  3,解放孩子的嘴巴;

  4,解放孩子的空间;

  5,解放孩子的时间。”(陶行知先生《创造的儿童教育》(1944))因为在玩中学习,是遵循了兴趣牵引孩子进步的规律,由此获得效率,不是约束和传统的激励可以实现的!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喜欢挑战困难呢?聪明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总是在孩子自然流露的言行细节中,捕捉教育的切入点和时机,获得针对性与效率。

  坚持能力为重。就是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善于思考、实践和创造的优秀品质,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求我们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贯彻新课程理念,开齐开足上好每一门课程。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纲要》是我国当前及以后一段时间教育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它包含的内容深刻而广泛。由于学习时间很短,加之水平有限,所以认识也很肤浅,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当然我将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努力开拓自己的视野。

  国家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篇9

  目前,我又一次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通过这次的学习,对于一个从事教育的我再次豪情满怀、热血沸腾,对祖国的教育事业充满了坚定的信心和久久的希望,从而对我国目前的教育和未来教育发展前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通过这次学习,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充满了责任感和事业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我个人更大贡献。

  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

  我一定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职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作为教师学习之余应该认识到四个坚持的重要意义:即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坚持全面发展。

  今后我将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勤恳敬业,甘为人梯,甘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国家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篇10

  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根据纲要内容,我们应该将教育的眼光放得更长远,从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面提出我们的教育观必须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等都紧紧围绕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国农村(少数发达地区、富裕地区除外)广大地区,教育现状堪忧,校舍破旧(或者根本就是危房),实验室缺乏(或者干脆没有),运动场不标准(或者压根儿没有),医疗卫生设施缺乏,教学设备不足,住宿生活条件差以及师资特别是合格师资严重缺乏,教学质量不理想等问题,

  1、教学设施的改进:

  配备实验课(实践课)所必需的标准的设施、场地,尽可能为所有农村学校建标准运动场,这是培养健康人才所必需!配备必要的取暖、降温、饮水等设施,避免广大农村师生在痛苦的煎熬中上课。为所有的农村学校设立医务室、心理咨询室,保障广大师生健康。

  2、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城乡学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特别是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支教的制度:目前,我国优势教育资源绝大部分集中在城市,这是造成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普遍不高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不合理布局,就必须建立城镇学校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支教的制度,具体做法:

  二、教育教学及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高中阶段应取消文理分科,高中阶段的文理科课程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分科之后造成很大弊端,使学生的知识面非常狭窄、偏科!这大大降低了我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也降低了我国人才的创造力!包括我本人在内的很多人都是文理分科的受害者!希望这种悲剧尽快结束!

  2、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办法措施:

  A:转变观念;改革学生、教师考评制度,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重的原因从根上讲有体制的原因,也有观念的原因,目前的体制和观念直接导致了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学方式!

  B:减少学生作业;删掉某些陈旧过时的课程,增加选修课(如艺术类、科研类、体育类等课程);减少课时、增加课外活动时间;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考试。

  3、改革考试、招生制度:考试制度改革,我主要谈升学考试,这方面我国应参考发达国家经验,一方面可以增加升学考试次数,比如一年搞两次。另一方面,升学考试不能以一张试卷定终身!还应参考学生平时成绩、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特殊才艺、诚信记录、身心健康状况及面试表现等综合因素。招生制度:我国目前的招生制度明显存在几个不平衡,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沿海与内地之间、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农村学生、落后地区学生在高校学生中的比列越来越小,长此下去,会形成恶性循环,降低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4、在整个纲要中,一共有7个明确的“教育公平”的表述,促进教育公平的一种方法就是远程教育,而且在报告的各处都有所体现。注重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尤其是中小学的教学资源,同样也体现了促进教育公平的思想。 这里的远程教育主要针对的目标是成人教育,需要提供硬件以及资源,同时也要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对于终身教育来讲,远程教育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可是目前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够,所以需要建设的不但有一些资源性的软件,而且还有基础作用的硬件。 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但在将远程教育应用于少数民族地区时,因当学习者的可能特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远程教育的相关要素可能要有一定的变化,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服务。《纲要》中提到对“农远工程”的进一步开展,同时,也看到了“强化信息技术应用”这一说法,我们很多地方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还有待提高。这一点,也是我们教育技术应该努力的。

  国家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篇11

  按学院要求,我系于4月22日中午系部例会上,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是本人经认真学习后的心得体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将明确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发展思路和基本政策取向,提出2012年教育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重大政策措施。

  《纲要》的出台,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反映了人民的期盼,更表达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意愿。《纲要》是指导我国未来十年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非常突显,要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必须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今后十年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主题和发展任务,对我国教育实现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今后教育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高标准,树立新的科学质量观,我国教育必将跨入更加注重质量的发展新阶段。

  《纲要》刚刚公布时,就十分引人关注。近月来,自觉的收看了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对纲要的读解的很多期节目。在院长布置学习之后,自己对《纲要》又进行了认真的研读。读后深深的感到《纲要》充分分析和评价了我国教育的现状,并详细地制定了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目标和任务,为未来的工作制定了方针政策,指导教育工作的前进方向。对于高校的教师来讲,《纲要》中尤以第七章关于“高等教育”的两部分内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我们联系的最为密切。本章中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纲要》计划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实际上这与我院的办学宗旨:“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是完全吻合的。本章中还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教师要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对于像我们系以年轻的教师为主的集体来说,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以“让音乐舞蹈走向大众”为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在适应我国国情和时代要求下,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理念也不断得到更新。在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10年发展历程中,因时而动,因势而变,不断调整办学思路,逐步形成“先育人后教书”的教育理念。

  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后,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对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加强教学考评、强化教育育人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遗憾的是学院一部分教师把这个职业当成一个养家户口的工作,缺乏必要的爱心和责任心,忽视了“育人”的根本。

  如果把教育作为一个服务性的行业,那么教育的消费者就是学生!一个教师是否教的好,学生的反馈应该要占很大的比重,但这种比重无法在现有的考评体系里面真实的反映出来,就算有这方面的条款,也是比重轻或者无法真实反馈。

  现在有些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淘汰制,出发点是好的,鼓励学生好好学习有上进心。但我觉得更应该对教师进行淘汰制,而不应该对学生实施淘汰制,学生是消费者,花钱来学习,学校就有责任教育好,可以对学生实行末位刺激制度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学生不想学习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老师授课太乏味,没有工作经验的老师只会读课本,也难怪学生不想听。教师在教学之余,不能放弃对本专业的继续深造,应不断的学习。补充新鲜血液。如果你有一桶水,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与学生一杯水。

  对于任课老师,也要根据专业,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形成积极互动。中国学生的普通现象是不积极发言,这是缺乏自信和自我思维的一种表现。所以教师更加需要从日常的教学细节中培养学生应对社会工作的各种能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教师用心授课,学生一定会感受到,进而认真学习。

  建议在今后的师资考评里面,要突出学生对教师授课的评价以及往届毕业生对教师的评价,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来不断的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有爱心和责任感!

  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说过,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这句话在当时的低落时期给与美国民众以极大地鼓舞。过去的美国普通百姓尚且有如此的爱国之心,何况先今的中国教师呢?更何况是在国家给了我们教育以极大支持之后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如何履行好我们的职责。每一名管理者要把办好学校,伴有特色的学校,提高教学水平作为目标。扎扎实实的做好基础性工作;每一名教师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中,教好每一名学生;每一名学校的职工要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

  国家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篇12

  本人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根据纲要内容,我们应该将教育的眼光放得更长远,从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面提出我们的教育观必须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等都紧紧围绕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我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初步理解就是教师始终要坚持党在新时期下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纲要》指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所有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发展潜能得到激发,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大批高水平优秀人才。

  《纲要》同时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成为学生成长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引路人。因此,我认为,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要注重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探索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纲要》指出,教育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有的生命个体,各有差异,也各有志趣,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别,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让学生的发展潜能得到激发;不论学生的学业天赋和家庭背景等有何差异,我们都应该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平等、优质、多样的学习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成功的梦想、获得成功的机会。俗话说“行行出状元”,我们要坚信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让我们带着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关注他们成长的步伐。

  《纲要》中还指出课堂教学应改进教学方法,把发展学生兴趣特长、创造思维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沟通能力,贯穿始终。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堂课成功的标志之一。学生能乐学、爱学,最终得以全面的发展和提高,这才是教学的根本。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在实际行动上想千方设百计,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把学生推向前台,教师退居幕后,只充当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留给学生充裕的学习时间与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参与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合作、交流,实现数学再创造。我想,这样做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我要认真贯彻学习纲要精神,不断的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爱岗敬业,关心学生成长。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工作做实做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国家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篇1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钟长期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改革目标和前景令人兴奋。

  针对“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这点,提出本人拙劣的见解:本人认为在现阶段,实现教育公平至少需要10—20年,要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教育思维甚至更长的时间,中国教育迫切需要前行,但前行的道路充满荆棘。

  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如下:

  教育发展不平衡存在于城乡之间,在城市内部许多中学也存在教学软、硬件的巨大差异,我觉得先要从城市内部改变和农村改变同时进行比较好。只有这样,才能从观念上去改变城市群体对择校和考取所谓“重点中学”的陈旧思维,同时消除农村教育所谓“跳出龙门”的误区。具体做法:

  (1)学生(包括农民工子女)一律实行就近入学,保证生源的一致性,保证教育的公平性。每个学校升入重点高中的名额应该针对该校学生人数进行分配(即有最低分数线,成绩合格的学生由高到低录取,若名额多,合格的学生少则让出名额),刺激教师的积极性;但政府部门又要保留一部分进入重点高中的名额,刺激学校之间进行良性竞争。

  (2)教师实施城市内部,城乡之间每三年一次的轮岗制,即教师每三年到一个学校进行教学,良性循环,具体安排由个人意见和上级指示的结合。这种做法可以保证每个学校都能享受到现有的优秀师资力量,并且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实行轮岗制,必须以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为前提,例如甲教师要到乡村执教,那么政府部分或学校应该补贴相应的差旅费和通讯费,同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师资力量的平均化。如有可能,可以考虑城乡之间的物价差别,教师工资整体部分可以无差异,但可适当地有物价补贴等。

  (4)建议义务教育阶段不实行晚修制度,主要原因有: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自理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不能保证睡眠质量,从而影响发育和智力发展;二是住校、晚修在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弊端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调控大多数属于空白;三是晚修及住校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筋疲力尽,不能给予教师多余的时间完善教学设计,反思教学的有效性,和个人发展的空间指数等。

  (5)在我们未能实现高中教育列入义务教育阶段时,不能为体现教育的“公平性”牺牲高中教师的正当利益。由于本人属于这一群体,所以所提建议纯属发牢骚。

  国家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篇14

  在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后深刻的感受到《纲要》是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水平规划纲要”,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反映了人民的期盼,更表达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意愿;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要使我们国家尽快走上繁荣富强、迈入世界发达国家的前列,应该对教育问题形成共识,抓紧抓实抓好。《纲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这为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奠定了基础;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必须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内涵发展,才能出名师、育英才。

  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传授知识,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合格的人才。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应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我们的日常工作虽然是平凡的,但教育工作的意义却是不平凡的。我们既应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应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做学生的朋友,成为全社会尊敬的人。

  我们要真正做到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力求真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应;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注重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我们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和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

  国家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篇15

  近几天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学习中,我认真研读了文件内容,并结合文件传达的精神针对我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不仅承载着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而且还承担着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重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后代的殷切期望。特别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益强烈……这一些,都告诉我们培养人才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和研究,我对文件也有了一定自己的认识,现结合自身情况决心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提高认识,增强优先发展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从学习《教育规划纲要》,我认识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发展科学技术是首要的。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尖端化,我明显的感觉到自身的知识远远赶不上时代的需求。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一定要尽快学会制作课件、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还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搞好教学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去。

  第二、摆正思想,将改革创新作为教育的动力。

  教育要立足世界,就要创新。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有思想、有创新力的活生生的人,世界上没有同样的人,所以我们媒体的工作没有重复性,天天都是挑战,天天都是创新。创新是学生的希望,也是学校的希望,更是整个国家、社会的希望。一个不懂创新的人,迟早会被淘汰。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多学习,常读书、看报,利用各种电子化、网络化平台拓宽知识面。

  第三、减负重趣,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必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吸引孩子,激发他们的兴趣,努力向高效课堂迈进,将减负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国优秀教授高菊英曾说过“教育赋予我们多重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道德的引领者、心灵的指导师,有时我们要以、设计师、魔术师的身份出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通过学习,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止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也不止成为教育智慧、人格修养的楷模,而应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让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伟大的教育事业中,用我们的光和热成就一代代新人!让他们面对日新月异的国际化竞争,勇于担当起21世纪社会和谐发展的重任!

微信扫码分享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