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的症状及潜伏期

发布时间:

出血热又名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它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但青壮年人群的患病率更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出血热的症状及潜伏期,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出血热的症状及潜伏期

目录

出血热的潜伏期

出血热的症状

出血热的传播途径

出血热的潜伏期是多久

1、潜伏期

出血热的潜伏期一般是2-3周,潜伏期又是五期中的发热期,也就是说在潜伏期时,患者会出现反复发热、寒战怕冷、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人还会伴随着肌肉酸痛、眼眶痛。基本症状与感冒的症状相似,因此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才可以诊断出血热。

2、低血压休克期

在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后的4~6天,体温会慢慢退下来,但是不久后患者会出现低血压、休克等症状。

3、少尿期

少尿期可以发生在低血压休克期中,两个时期的转换并没有太明显的界限。患者在发热期内,因肾脏受到损害,所以在少尿期一天中的尿量少于400ml。

4、多尿期

多尿期的发生,是因为肾脏功能逐渐恢复,但是肾小管的回收功能恢复较慢,这时候就会是尿量增多,尿量每天4000~6000ml左右,大概持续7~14天,如果不加以控制,极有可能会造成脱水现象。

5、恢复期

在经过治疗后,肾脏功能会慢慢恢复,当尿量逐渐减少,低于3000ml以下的时候,就算进入了恢复期。此时无论是症状还是排尿量都逐渐恢复正常。

出血热这种传染病,在发病过程中总共分为五期,而潜伏期可达2-3周之久。出血热要以预防为主,灭鼠治鼠工作要做好,更要做好食品卫生安全,环境卫生安全的措施。还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出血热的发生。

<<<返回目录

出血热的症状有哪些

出血热症状

早期症状: 发热、三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

晚期症状: 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量、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复原需数月。

出血热症状诊断

起病急、发热、肌肉酸痛、头痛、咳嗽、胸痛、呕吐、腹痛、腹泻,皮下和结膜有出血点及其他部位出血表现,在躯干和肩部出现紫红色的斑丘疹,少尿、无尿,谵妄、昏迷等。

<<<返回目录

出血热的传播途径

1、动物源传播

人与带有出血热病毒鼠类的接触传播是该病的重要传染方式。该种传播方式主要包括伤口、呼吸道以及消化道传播。其中通过伤口接触感染的所需病毒量最小,人体体表伤口只需1μl带有出血热病毒的鼠血就可以使伤口感染。此外伤口接触带病毒鼠类的排泄物、分泌物,吸入被病毒分泌物污染的空气,食用被宿主排泄物污染的食物等,均可以感染汉坦病毒,导致出血热。

2、螨传播

早在1944年就有研究发现,格氏血历螨、淡黄赫刺螨等螨类制成的悬液可以引起此病。而在各种螨类中,革螨和恙螨是主要的传染源。革螨和恙螨作为自然携带病毒者,不仅可以在鼠类间通过叮刺传播病毒,也可以经卵传递。而且它们不仅是出血热的传播媒介,也是贮存宿主。此外,它们也是导致自然疫源地和疫区形成的重要原因。

近些年来,出血热的流行强度仍然有所上升,对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来说,汉坦病毒的不断变异也导致出血热依然属于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灭鼠防鼠、消灭螨虫、接种出血热疫苗对于该病的预防有重要作用。

<<<返回目录

精选图文

微信扫码分享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