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评语

发布时间:

从作文的写作命题来分的,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满分作文评语,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高考满分作文评语1

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

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

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

点评:文章先以设问的形式开篇,吊起读者的胃口,接着得出“为人沉稳,稳中求胜”的中心论点,接着稳扎稳打,从“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步步推进,有例子,有分析,有推理,有总结,论证沉稳,不花哨,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结尾回归开头,并将此结论扩而大之,升华了主旨。(洪方煜)

启示: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应当指出的是,本文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缺陷:文章的题目和中心论点是“稳中求胜”,而文章的主题部分则是“稳”从何来,除了开头的事实,没有论证“稳中求胜”的必然性。应该说,这样的失误是得不了高分的,而确确实实是得了满分,试卷中难觅好的议论文而相对成了佼佼者是不是原因之一呢?不得而知,但至少可以给我们一个启示:务必扎扎实实训练规范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写作。

再有,文中所用例证材料,全都是从高中语文课本中来,都是大家熟悉的,而能这样“信手拈来”,运用妥帖的考生却并不多,这就给了我们另一启示:真正学好了语文课本就足有了作文的基本材料,问题是要善于调动。

高考满分作文评语2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一直震撼着我的内心!

刘和珍们是“哀痛者”,这好理解。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国家衰败,他们为国家哀痛!鸦片横行,人心麻木,民族积弱,他们为民族哀痛!水旱频发,家破人亡,百姓可怜,他们为人民哀痛!这种哀痛成为他们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动力,“哀痛”是刘和珍们的战士本色!

然而,他们是“幸福者”吗?他们真的幸福快乐吗?我时常在心底扣问,按庸常者的思维方式,刘和珍们被校方开除,何来快乐!被执政者镇压,何来幸福!

于是,我不能不改换一种思维方式,以战士的思维方式去思考!

刘和珍们确是“幸福者”,因为他们是信仰的拥有者。

巴金曾说:“人不单是靠吃米活着的!”而庸常者却往往仅以追求物质满足为活着的目的。刘和珍们没有奢华的生活,却有崇高和坚定的信仰:为国家强盛,为民族复兴,为人民幸福而奋斗。有了这样崇高的信仰,他们还会在蝇营狗苟中戚戚不已吗?他们是会因革命的挫折而“黯然至于泣下”,但时候他们不是“始终和蔼而微笑着”吗?

刘和珍们确是“幸福者”,因为他们是理想的实现者。

真正的战士不是空想家,而是实践者。面对黑暗专制,他们可以显出自己的“桀骜锋利”;面对血腥残暴,他们从不畏缩后退,他们真正做到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如若他们地下有知,知早已是“山花烂漫时”,他们怎会不在“丛中笑”,他们怎会不幸福、不快乐?

用战士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用战士的心灵去看待幸福,看待快乐,我的内心一次次被一种崇高的东西涤荡着。我常想,如果今天,仍有许许多多的人像刘和珍们一般去思考幸福,那么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点评:看过这篇《哀痛者•幸福者》,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切入话题之准确和巧妙。在温情主义泛滥的今天,崇高感和英雄主义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而这篇文章所表现出的对鲁迅的理解,对烈士的景仰,对英雄主义的歌颂,无不让人感受到一种催人奋发的阳刚之美,这一点尤为难能可贵。

启示:很多同学苦于找不到化题之象,文章干瘪空洞,这篇文章再次启示我们,课本是一个被我们忽略的宝藏。

高考满分作文评语3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站立着,却没有靠着”,这是现代着名诗人沈尹默先生写于“五四”时期的诗句。诗句中的“立着”、“靠着”引起了那个时代许多人的共鸣。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然能够触动我们的内心,引发我们对人生、个性等的思考。

要求:标题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自强不息,唱响厚德载物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站立着,却没有靠着”,告诉我们:独立自主,才能形成独立人格,独立自主,才是人生的真谛。正如梅不依靠温室的呵护,方成就傲对霜雪的传奇;玉石不依靠泥沙的掩蔽,方成就价值连城的美玉;人只有发挥自己的力量,才能坚韧成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古训提示人们自强自立,方能为坚强的人。

自强自立,实现为人的尊严。大凡成大器者,都是从自立自强,维护尊严开始做起。宋代大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叙述了自己从小艰辛的求学之路、衣食吃住、学习资料等严重不足,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一位学问和官位的大家。而季羡林在成为大师前,踏上了求学之路,家境的贫寒使他不得不寄人篱下。他没有选择混个饭碗,而是靠自己勤工俭学,努力地让自己脱离寄居的生活。他用自立的行为,逐渐练就了坚强的性格。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而且为日后的个性发展和学业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季羡林先生在困境中自强自立,终成一代国学大师,走上了登峰造极之路,与他用行动维护尊严不无关系。

自强自立,实现为人的价值。诚然,不同的人的天赋不尽相同,但愚笨绝不是懒惰的借笑看口和理由。依靠父母的血汗,依靠他人的怜悯,终日啃食社会的劳动成果,这样的苟延残喘与行尸走肉有何区别?这样的人不会有成就感,而会在老去时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或许还会因一生无为而羞耻无奈。无臂青年刘伟,在高度残疾的情况下,本着庸庸碌碌的活,毋宁死的自尊心,不用别人可怜,要自己独自面对人生。发誓用双脚演奏钢的琴,磨练,再磨练,他终于用双脚演奏出精美的音乐,自立自强,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可见,自强之人才会笑看人生,活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因为他展示了人生意义和价值。

自强自立,需要颗勇敢的心。拐棍拄得久了,自然是不好放下。但这时只有勇敢面对,才能破茧成蝶,迎来属于自己的缤纷人生。比尔盖茨在看到计算机的希望时,便做好了面对风险的准备。正在上大学的他中途退学,不准备依靠学位,不准备依靠家境,而是勇敢地做出了常人不敢做出决定:独自创业。为了当时拥有时髦的车载电话,为了拥有属于自己的财富,为了证明不是博士生也能干出一大业,他勇敢地挑战世俗、挑战自己,挑战科学,终于打造了微软帝国轰轰烈烈的伟大事业,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也改变了整个时代。

既然选择了自强自立,就要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要知道,耕耘不辍才会有梦想开花的一天。就像马可?雅各布,作为LV的设计师之首,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公司;就像史铁生站在汹涌的人生道路中,始终没有放弃呐喊,就像舒婷《致橡树》中说的:“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自立于群体。

自强自立,是时代的呼唤,是靠自强不息的人们来撑起继续发展的中国梦。寻梦,就要唱响志摩先生《再别康桥》的歌:“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是新时代的号角,是中国挣脱依赖,改革开放最唱响的嘹亮口号。每个人都需要从自身做起,用勇敢与坚韧做一个独立自强的中国人,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修改与点评】

1、本文题目《自强不息,唱响厚德载物》浸透着一种内在的逻辑力量:自立自强才能做出成就。接着用排比句拓展内涵。

2、本文以六段式的结构,组织文章。开篇引题,提出中心;中间三段运用并列式,例举事例论证观点;结尾两段在此基础上,展开充分地论证,恰当引用诗歌,证明观点有力量。

3、结尾处唱响自主自强的中国梦序曲,昂扬向上。

高考满分作文评语4

我很喜欢那样一个比喻:"人是能思考的苇草。"也许思考就是那个让人可以凌驾于万物之上的台阶。但也正是这思考的能力赋予了人类以思想,从而把人类置于了很多旭旭的境地,比如亲情与真理。

我清楚地记得康德曾经说过:"有两样东西我越是思考就越感到无上敬畏之情: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这句镑刻在人类思想的话语,也许很精当地为人类摆脱尴尬境地,提供了柳暗花明的一招坚持自然真理与思想的道德法则。也许这样,人类才可以真正做一棵生长在自然之基上的能思考的苇草。

我相信人类在判断认知事物的时候一定都会烙上思想感情的印迹,更何况是那样一种与生俱来挥之不去的神圣感情。中国历史长河中清风明月般的人物当然有,但是完全割裂亲情毫无私念的例子又实在不算多。而我也许真的不太主张做一个冷血无情的人,否则世界没有了感情,也没有了色彩。

我很喜欢鲁迅,喜欢他那横眉下的犀利思想。先生一定可以算是一个深刻的人。而先生客观冷静的观点绝不是众叛亲离而来的,"无情末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是先生的诗,而先生也是这样做的。所以先生的面孔永远是鲜活的,泛着血的殷红。

世界失去了亲情的牵绊将会变得多么苍白,多么令人窒息。当然我们也很难接受一个亲情泛滥的、失真与扭曲的世界。我相信人们可以找到一个折中的契合点,而不是偏激地走向极端。

去过草原的人一定会惊异于牧草的柔顺和坚韧,人这棵可以思考的苇草也许也应该这样遵循着自然与思想的双重法则在风中生存。

柔情也许是一把双刃剑,正负的功能淬于一身,但也许它更可以算是一把刻刀,在尊重真理的前提下刻出生活的特质与生命的特质:让生命美丽而不轻佻,繁华而不浮躁。

点评:

无情未必真豪杰豪杰亦应勤思考。该文立论明确、鲜明,即以“人是能思考的苇草”为喻,借康德之语道出行人类要做一棵生长在自然之基上的能思考的苇草,就必须坚持自然真理与思想的道德法则"这一主题。

论证过程严密、思辨,充满辩证法。既呼吁理智控制下的柔情,认为"世界失去亲情的牵绊将会变得多么苍自,多么令人窒息",同时又"难接受一个亲情泛滥的、失真与扭曲的世界",希望人们"找到一个折中的契合点,而不是偏激地走向极端","让生命美丽而不轻桃,繁华而不浮躁"。

高考满分作文评语5

《出师表》有言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一亲一疏,导致"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在我看来,勿以亲疏论事非。

纵观一部卷帙浩繁的中华史,其中王朝更替、治乱相续往往能使人掩卷沉思。作为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君主,百姓们的生杀予夺之大权,也毫无疑问地掌握在其手中,真可谓:"君主一跬步,皆关民命。"就是这样,我们往往能看见一些小人,他们溜须拍马,阿识奉承,曲意逢迎,把君主们的每一个毛孔无不弄得舒坦至极。于是这些人深得君主之"亲",甚至独揽大权,破坏朝纲,明末的魏忠贤专权不就是明证吗?而贤明的君主求贤若渴,对人才亲之信之,恰恰是因为明是非,懂事理,才知孰亲孰疏之分。

在人类社会中,自"大道既隐,各亲其亲子其子”以来,亲情就成为了维系这个社会的稳固的牢不可破的精神纽带,人们往往认为亲人们总是对自己好,因而他们总是对的,没有错的,而对于旁人,难免存着此疆彼界之心,所谓"人心隔肚皮",难免对别人有着成见,故事中的富人即此类典型人物,而有两位人物的行为却值得我们的赞叹。

祁黄羊的"内举不避子,外举不避仇"。想必大家是耳熟能详了,不以亲疏好恶来定是非,而是惟贤是举,诚可贵矣。

另一位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他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在担任了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之后,权力可谓达到政治生涯的顶峰。各界人士1致推举孙中山的哥哥孙眉担任广东的都督,当此之时,孙中山先生只需微微首肯,便定能保证自己的哥哥飞黄腾达,然而这位伟人没有这样做,他只是婉言地谢绝了,说:"我哥哥才力有限,不堪担此重任。"如此高风亮节怎能不让人仰慕不已。

勿以亲疏定是非就意味着抛弃小我,舍弃一己之私利,来成全大我,寻求真理;勿以亲疏定是非就意味着克制感悟,注重理性,让理性之光熠熠生辉!

勿以亲疏定是非其实就意味着一种广博的爱!

点评:

旁征博引,论证有力。

前贤明训,"文章合为时而著","千古之大事,经国之伟业也"。或示哲理,给人以启迪;或明辨是非,给人以教益。以这个标准来衡,《勿以亲疏定是非》是一篇相当成功的考场作文。文章旁征博引,刻阐述了剔除私情影响、尊重事实、维护真理的重要性。论据翔实,比鲜明,论证颇为有力。叙述自己的观点时,古今史料,作者颇有信拈来左右逢源之感,显示出了扎实的文史功底。

精选图文

微信扫码分享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