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电影观后感范文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

  《傲慢与偏见》是根据简·奥斯汀同名小说改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傲慢与偏见电影观后感范文精选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傲慢与偏见电影观后感范文精选五篇(一)

  对于《傲慢与偏见》,我只能确定我看过电影,又大概记得自己之前是读过书的,但不管哪一种,都没有什么具体印象,惭愧。这次是真的读完了,记下一些想法,也告诉后来的自己。

  主要讲了一对年经人,因彼此的傲慢和偏见,互相不顺眼;后经过一系列的事情,瓦解了傲慢,也纠正了偏见,产生了深深的尊敬和爱意,并最终走到一起。关于伊丽莎白的偏见和达西的傲慢,以及他们两人思想的碰撞,soulmate,爱的火花,我不打算说太多,因为主人公在作品中是有得到最多的环境、心理描写的特权的。但有一点,发现其中一些情节和戏剧矛盾,在其他很多后来的作品中有重现,但经典到底是经典,它会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不管被后世如何模仿借鉴,却厚重如初,总不失色。

  关于班纳特夫妇的一些想法,却让我深深的感觉到:同样的事物,人们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全书看来,班纳特先生是女主伊丽莎白的知己,是一个有智慧、有涵养、知荣辱、懂进退的绅士;而班纳特夫人,聒噪、愚蠢、无知、无礼。伊丽莎白说,自己是绅士的女儿,可见她以父亲为傲;同时,她也不止一次的抱怨母亲让她们丢尽了面子。

  这样的描写,开始不觉得有什么,但越往后,越让我觉得难受。班纳特先生是一个绅士,但他并不是一个好父亲,他没能无私的爱他的每个孩子,而且我敢说,他在女孩儿们的成长中是缺席的。当丽迪雅要去布利屯的时候,伊丽莎白劝说父亲阻止丽迪雅,认为她去了会更加放肆,会失去所有的德行,让全家人蒙羞;但父亲毫无作为,说问题没有那么严重,说自己无能为力。

  当丽迪雅真的出事后,如果不是关乎他自己的颜面,如果不是他人的推动,我甚至相信,他会像科林斯信中建议的那样,放弃丽迪雅,不认这个女儿。班纳特先生的修养,是自私任性的,班纳特夫人的悲剧之一是有一个这样的丈夫。反观班纳特夫人,她着实让人难以喜欢起来,但她仍然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愚蠢短见,但对女儿们,却是用尽了所有的见识和能量去爱,她在她浅薄的世界里,殷切得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她观念里的幸福生活,她真诚的盼着她们好。她尽她最大的努力,去做一个好母亲,这一点,她强过班纳特先生千万倍的!

  傲慢与偏见电影观后感范文精选五篇(二)

  都说电影是光与影的神话,筹光交错中道尽杯酒人生。一部好电影是建立在一个好故事之上的,而导演就是那个讲故事的人,这个好故事怎么讲,是倒叙是插叙、是调侃是批判、是讲得激情澎湃还是诉得娓娓动听,这就是体现一个导演才华和个人审美的地方了。

  影片的开头,未见画面耳边就响起鸟儿欢快的啾啾声,然后是一幅太阳初升时候山林村庄静谧美好的画面,然后画面开始明亮,左上角橙色如蛋黄般的太阳缓缓升起,片刻间,小山村就被笼罩在一片温和的金色之中——无需过多的言语,也没有琐碎的镜头剪接,短短几秒就让屏幕前的观众心情平静下来,妨若身临其境。接着我们的女主人公出现,美丽的姑娘手捧着书边看边走在这清晨的小路上,金色的太阳衬在她身后,金色的柔光打在她身上——又是短短几秒钟,就把她的清新美丽、优雅知性体现了出来。跟着她的步伐,镜头里出现了结队而过的猪、嘎嘎的大白鹅和鸡鸭、晾晒于庭院的白色衣物、弹奏钢琴的少女……这是一组很自然的长镜头画面,成功地塑造了这个地方的生趣和乡下轻快的生活形态,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喜欢这部影片,就是从喜欢这个开头开始的。

  当Elizabeth收到姐姐Jane由于生病而不得不滞留在尼德斐庄园的消息后,决定步行到那去看望她,影片中并没有下很大功夫细腻地刻画她在这段路上的经历,只是将镜头放在远处:空旷的村野间,刚下过雨的灰蒙天空,Elizabeth的身影凝缩成一个点,和开阔的画面形成强烈对比,孤零零一棵大树枝繁叶茂,却更显得村野的寂静。人影虽小,但能很轻易看到她走路时候并不轻松,在这样一个画面下,Elizabeth的坚强勇敢、对姐姐的情谊是那么显而易见。而随后到了尼德斐庄园,Caroline的话也就不足为奇了:“我的天哪,看到她的裤腿摺边没?粘上了六英尺多的泥巴!她看上去好像从中世纪来的。”

  当Elizabeth和Jane准备上马车离开尼德斐庄园时,Mr.Mr.Darcy意外地主动扶了Elizabeth,这可以从Elizabeth吃惊的表情中看出来,接着,随着Mr.Mr.Darcy快速的步伐,镜头着重拍了他的手,扶过Elizabeth的手,不自然的颤动着的手。那么作为观众的我们当然就明白了,这种颤动意味着什么。这个小细节的铺垫,让之后的一切都顺理成章,当一向傲慢的Mr.Darcy突然向Elizabeth表白时候那个镜头还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他终于将这种心灵的颤动释放。

  有人质疑影片中Mr.Darcy在大雨中向Elizabeth表白的那场戏,认为那个时期的英国上流社会不可能开放到这个地步,而他们的对话也太过激烈,根本不符合他们的身份,同时这部影片中的Elizabeth丧失了原著中的质朴,太过率性顽皮,甚至可以说有点野蛮。虽然我也认为这位Elizabeth的扮演者Keira Knightley美丽有余但却多了点tomboy的味道,但对于那场大雨中的戏却非常喜欢。200年前的英国乡村或上流社会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陌生的,所以我倒不介意导演打破俗规的牵绊更淋漓尽致地表现两个主人公心中的情绪:Elizabeth为姐姐失去的幸福痛苦,同时又对捣鬼的Mr.Darcy深恶痛绝;Mr.Darcy由于一直以来压抑的情感得以抒发的激动和轻松、以为理所当然地会得到回应的那种自信以及一贯的傲慢,这些澎湃的情感都伴随着倾盆的大雨毫无保留地一泻千里。两个人当时的心情,又有什么比来势汹汹地大雨更能映衬呢!在看这部影片的同时,我也看了1995年英国BBC拍摄的《傲慢与偏见》的电视剧版本,相比较之下,电视剧版本里,Mr.Darcy冲进Elizabeth暂居的朋友的家向她表白的场景远远没有电影中那么震撼人心。所以既然这场雨淋得让观影者如此酣畅淋漓,在没有损害电影所要表达的精神实质的情况下,又有何不可呢。

  整个片子的步调给我的感觉是温吞吞的,就像里面主人公的感情在大多数情况下也都是不温不火的(大雨中的那场戏当然是个例外),这到底抓住了我们这些生活在当下难得含蓄的人们的心。而唯美的英国乡村美景、如画中走出来的男女主人公、新鲜生动的生活方式和形态、幽默诙谐的对白、轻松的主题和美好的结局……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为影片增值,事实上,光是这些就足够吸引人的了。古往今来,对名著的影视改编总难受到广泛的认同,其实我觉得,既是名著,那就一定是经典中的经典,其文字作品本来就已经达到了非常的高度,而环肥燕瘦、个人的审美情趣、对原著的理解都不尽相同,存在太多的不可抗因素,所以,如果能像这部电影一样,使人有回过去那个年代的感受、能为故事的节奏同喜同悲,而不是单纯的把电影中的场景与自己心中理想的场面作比较,毕竟,我相信一百个人能拍出一百出不一样的《傲慢与偏见》。

  《新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导演乔•怀特的电影长片处女作,之前他主要拍摄电视剧集。由于读过原著,所以看这部影片之前我也曾产生过小小的顾虑:长达两个小时的影片包含众多出场人物,剧情的冲突及情节的展开都需要高超的调度手段,对一位第一次拍摄电影长片的导演来说,难度是理所当然的。在此我无意将电影跟原著作比较,因为将两个通过不同媒介呈现的故事作比较是不理智的,电影必然会提供更多的感官体验,而小说则更细腻。而事实上,这部影片的确很成功地将观众带回了200多年前的英国乡村,我觉得乔•怀特很擅长运用镜头的伸缩感、用如画的景物恰当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另外,从个人角度说,之所以如此喜欢这部作品,可能还因为它让我觉得在观看的同时时光仿佛逆转——200年前的别样情趣着实吸引了我。

  傲慢与偏见电影观后感范文精选五篇(三)

  《傲慢与偏见》原著是在中学度过的,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原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女主的性格和爱看书的习惯。今晚看此电影,多了更多的想法。

  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英国,那时候,中国正是清末时期。电影一开始,长长的慢镜头下,英国的乡村宁静而美好。很快,一个女高音响起,打破了这一切的宁静。宾利先生的到来,慢慢揭露出这一片祥和宁静背后的种种。

  一、奇怪的财产继承方式和女孩们的未来

  虽然拥有一个小农场,有十多位佣人,但女主母亲生活在不安当中,她得为家庭的未来精打细算,甚至是算计。因为她生了5个女儿,没有继承权的女儿。

  柯林斯先生的到来,制造了整个家庭的紧张、不安和厌恶。自己家的庄园,不能继承给自己的女儿,只能给远房的侄子,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女孩们只有嫁给一个有财富的男人才能为未来生活提供保障。讽刺而可悲。

  在此背景下,柯林先生要求娶班纳特家的姑娘,富二代宾利和达西的到来让整个小镇沸腾,所有姑娘为舞会精心打扮,父母削尖脑袋与富人搭讪,设计某创造女儿与富二代们接触的机会……

  喧闹的音乐背后,是对物质的追求,对生活的屈服。

  二、傲慢与偏见

  上流社会的傲慢和对穷人的偏见,在电影中非常明显,尤其是女性之间。女爵对柯林斯的呵斥,对女主的强硬要求,宾利妹妹对乡村所有人的不待见……

  在上流社会的人,女孩儿就该会弹琴、绘画、音乐、刺绣,有家庭教师的教导和良好的修养和教育。这让我响起中国庭院里的盆栽,被修剪得规规矩矩。

  电影里,其实每个人都有偏见存在。女主因误会,对男主一直引来得偏见。女主一家人对男主不好的印象等等。

  傲慢与偏见电影观后感范文精选五篇(四)

  《傲慢与偏见》主要讲的是乡绅伯纳特几个女儿的故事。大女儿姬安温柔善良,美丽动人,与富家弟子宾利一见倾心,却在关键时刻发生了波折。二女儿伊丽莎白,聪慧清丽,有志气,有主见,与家产万贯的贵族青年达西相识,可是因为达西太傲慢,伊丽莎白对他产生了严重的偏见,两人不断用语言刺痛对方,终于发生了误会,好在误会最后冰释,有情人终成眷属。

  看完了这部影片,我感触很深,以前爸爸就对我说过,做人不能太傲慢,更不能对他人持有偏见,不然,最终害的还是自己。现在的孩子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在家中是爷爷奶奶的“小皇帝”、“小公主”,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到了外面自然也是以自我为中心了,难免会傲慢,而其他人呢,总是很自然地对那些傲慢的人长生偏见——“你拽什么拽!”“哟,还真当自己是天鹅呐!”“头抬那么高小心扭着!”《傲慢与偏见》正是抓住这一点,来诠释了整部电影的中心——好慢和偏见会给人带来怎样的害处。尽管电影的结局是美好的,但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放低自己的态度,别让人觉得你就是一只孤傲的天鹅,遥不可及。

  傲慢会让人产生对你的距离感和厌恶感,你想想,要是你身边的某个人对你总是摆着一副不可一世的态度,并且对什么事都显得不屑一顾,你会是什么心情?所以,请远离傲慢。偏见是偏于某一方的见解,偏见会让人变得难相处,一般情况下容易对人产生偏见的人往往人际关系都不太好。偏见还容易让人与人之间产生误会,对于某些事情不报以正确、端正的态度,所以,请远离偏见。

  《傲慢与偏见》是不不错的电影,能让人清楚地认识到自我,看完后能收获很多,推荐一下,让大家都能认识到傲慢与偏见带来的的坏处。

  傲慢与偏见电影观后感范文精选五篇(五)

  个人来说这是我最喜欢的版本,当然更早的版本我还没看过,所以只和1995年A&E版的和2005年凯拉奈特莉版的比较。这版里伊丽莎白的选角是最完美的,第一集一开始我也觉得布景什么的有点简陋,但是一看到Lizzy出场,几乎一瞬间我就认定这是最好的演员了:完完全全就是书里面伊丽莎白的味道,那种聪慧、理智、大胆、活泼、直率,年轻女士的活力,淑女的优雅举止,加上一点点的调皮,我脑海中一直存在的伊丽莎白的形象完全活灵活现了。几乎每一个场景,每一次对白,每一个表情都让我感到这完完全全就是心目中的伊丽莎白,非常有味道。

  对白几乎全部是小说中的原文,少数在小说中并不是话语,而是奥斯汀的描述,所以听起来稍微有点别扭,不过瑕不掩瑜,在对白上是最为忠实的。奥斯汀的语言一定要听和看英文的,特别有感觉,总是用有点复杂的结构来描述一些深刻的观点,而用词会让人觉得带有她特有的幽默感和洞见。而伊丽莎白嘉维尔说话时的神态、表情,太真切了,完全进入了状态。第一集里她带着夏洛蒂一起调侃达西先生的那一幕,完完全全地表现出了伊丽莎白的性格:直率大胆、活泼、想什么就说什么、聪慧、爱笑。紧接着夏洛蒂怂恿她弹钢琴,于是她最后嘲笑了达西先生一番之后,优雅地脱掉长筒手套,坐在钢琴前谈起了威尔士民乐《The Ash Grove》,边弹边唱(当然不是演员真唱,但声线很像)。这首曲子极其优美动听,配上她专注的表情,达西先生则目不转睛地看着她,这一幕就是达西先生对她好感的真正开始。

  伊丽莎白嘉维尔的侧脸非常好看,很耐看,眼睛透露着一股子聪慧,微微一笑时就能让人感到她的调皮和坦率。小说中伊丽莎白是那种因为有智慧,所以看得出生活中人们的缺点的人,好恶分明,立场坚定,几乎无所畏惧,喜欢用幽默和笑来对待她观察到的人性的缺点或愚蠢之处,而恰到好处的笑本身就是智慧的体现。这一版里伊丽莎白的笑是最自然的,最像伊丽莎白的。

  伊丽莎白嘉维尔的表演是这一版最大的亮点,就凭这一点就足够保证这部电视迷你剧的地位了。

  凯拉奈特利与伊丽莎白嘉维尔比起来,我觉得有两点不足:第一是对于丽萃来说,奈特莉过于漂亮了,这一点对小说来说是很严重的不足,因为小说里面伊丽莎白没有“那么漂亮”是很重要的,不然达西先生不会一开始说她"Tolerable"。

精选图文

微信扫码分享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