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发布时间: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的含意,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重阳节就有着特殊的感情。及至今日,它也成了颇富人情味的节日——老年节。

  行孝要趁早。不要等到来不及,才想起还没有好好陪伴家中的老人。那时候就一切都来不及了。

  九九相伴,九九重阳,这些习俗你必须知道!

  重阳节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我们中华传统节日——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xx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民间流传着很多传说,今天小编为您介绍重阳节的传说、习俗,一起去了解一下重阳节!

  重阳节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古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如“望井观天,只有一孔之见;登山远望,方知天外有天。”古人经常会以登高望远,来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及抒发情怀的最理想场所。而从风水的角度说,每一座高山,其实都是每一个地区的龙脉所在。这里是阳气最为兴盛的地方,登上山顶,可以吸收来自东南西北各方的天地灵气。而九月初九,阳气更是达到顶点,因此这天登高,可以通过吸收良好的自然气场,来释放出自身不良的气场,达到交换气场的目的。

  重阳祭祖

  这一天是敬老的日子,也是中国部分人的祭祖大事,也就是广东人所说的“拜太公山”。这一天对于家族的人来讲是一年最重要的日子,所有家族成员都要回来“拜太公山”,特别是男丁。重阳登高,与古人的祭祖活动密不可分。根据《吕氏春秋》记载,先秦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古时因耕地资源少,加上有讲究的人家要看龙脉堪风水,通常墓地会选在山上,所以祭祖一般要登高。

  虽然九月九重阳节历经千百年,但是从古至今,其风俗风情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愈加被广大人民重视。这一天,“回家”是关键词,大街小巷、村之阡陌,到处都是喜气洋洋提着礼品去看望老爸老妈、老同志、老战友、老前辈的人们……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不仅仅要将重阳节的传统文化习俗传承下去,而且要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来孝敬自己的祖先自己的亲人,让传统的孝爱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九月九,重阳节你知道有哪些习俗么?

  重阳的重量

  登高赏秋,又见重阳。重阳,究竟有多重?

  它是父母身上的薄衣。即便你在远方打拼,“陪陪”父母其实没那么难,老人们期待的,可能只是一声轻轻的问候和呼唤。倘若有闲暇,带父母去旅行吧,或是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让操劳了一辈子的至亲能慢下脚步,欣赏人生的风景,寻找精神期冀。老有所乐,才能乐在其中。

  它是屋檐之下的雨露。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爱与感恩,是家庭维系亲情的纽带。屋檐之下,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薪继火传、代代相承。要营造全民敬老、尊老、爱老的氛围,离不开每个小家的努力,也需要众人的倡言。“孝”不仅是“顺”,不是长辈意志的威权,而是人格平等的挚爱。

  重阳,它是人心的思量,是生命的重量。

  节选自《重阳的重量》

  作者:潘笑天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

  《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菩萨蛮·留秋》

  【清】郑板桥

  留春不住留秋住,篱菊丛丛霜下护。

  佳节入重阳,持螯切嫩姜。

  江上山无数,何处登高去?

  松径小山头,夕阳新酒楼。

  重阳习俗

  登高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祭祖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这一天,广东人称“拜太公山”,所有家族成员都要回来“拜太公山”。

  敬老

  重阳节,也是中国老人节,人们要表达对老人的孝敬,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赏菊

  重阳日,历来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时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重阳节举办菊花大会,人们一起赴会赏菊。

  佩茱萸

  重阳节人们喜欢佩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的作用。

  重阳美食

  菊花酒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并用来酿酒,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

  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羊肉面

  重阳节要吃羊肉面。“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在《本草纲目》中,羊肉被称为补元阳益血气的温热补品。秋冬食用,可达进补防寒的双重效果。

  重阳提示

  外出游玩,注意保暖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但是今天出门游玩一定要注意保暖。

  今天较强冷空气将影响北方地区。甘肃北部、宁夏、陕西大部、内蒙古大部、东北地区中南部、华北、黄淮北部等地将有4~6级偏北风,气温下降6~10℃,内蒙古中西部、吉林中南部、辽宁中北部等地降温可达12℃以上。

  登高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老年人,要注意防风,多备衣物,量力而行。

  重阳时节,这样养生

  当心秋燥

  秋天比较干燥,需要多加注意。而且,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应对秋燥,应少吃辛味的葱、姜、蒜、椒等,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和食品。这个季节,喝粥可以减轻人的胃肠道负担,对消化也有帮助。

  避风而卧

  睡眠是养生的重头戏。秋季夜里凉风习习,很容易受到“贼风”侵袭。这个时节,入睡时一定要避风寒而卧。另外,秋季气候干燥、风力大,汗液蒸发快,容易使人出现口干、咽燥、便秘、皮肤干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内的湿度。

  适当进补

  秋季是进补的时节,很多老人在此时“贴秋膘”。现在,社会上各类养生与健康的科普文章很多,然而有些观点并非适合所有人。特别是老年人,一定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补,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楚。

  起居有常

  换季时节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好不要打破原有的、已经形成习惯的、稳定的生活常规。

  老年人骨质较脆,是骨关节病高发人群。如果家有老人要去登高,一定要提醒他们尽量避免长时间运动,保护骨关节的健康。

  心情开朗

  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容易因景触情,产生忧郁、烦躁、凄凉、垂暮之感。老年人情绪不畅,更会加速生理上的衰老。子女们应多跟父母聊天,多交流。

微信扫码分享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