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过年有哪些习俗

发布时间:

  安徽过春节俗称过年,节日气氛浓厚。 那么安徽过年有哪些习俗呢?下面,免费范文网网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安徽过年习俗介绍:

  1)安徽过春节俗称过年,节日气氛浓厚,无论家人在何处,都要在除夕前赶回家与亲人团聚。

  (2)除夕的年夜饭是全年最丰盛的一餐。皖北人吃饺子,皖中和皖南人则在吃饭前要放鞭炮、贴春联、祭祖。祭祖仪式相当讲究,先上菜,菜要10碟,必须有鸡有鱼。

  (3)吃饭之前,长辈要用红纸包钱给每个孩子,称为“压岁钱”。饭后,全家人围在一起,边吃瓜子、花生、糖果边聊天,看着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直到天明,这就是“守岁”。

  (4)年初一清早起床后,开门要放鞭炮,祭天地,有的地方称接门神。家人团拜,互相祝贺,吃枣、栗、茶叶、鸡蛋、长寿面,然后出门向其他长辈们拜年。

  (5)初一这天不能扫地,茶水也要倒在专备的盆中,不泼出门,意思是不把财

  气扫(泼)出去。这天一般不劳动,因而有“赶忙三十夜,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马鞍山当涂人新年招待客人吃什么?

  在马鞍山的当涂,新春招待客人的第一杯茶,是由“欢团”、“咬头”和糖组成的。“欢团”是以糙米、糖稀为原料,用杯(小碗)制的一种球状食品,寓意“欢欢喜喜”、“团团圆圆”;“咬头”是指枣子、花生仁、桂圆等耐咬的干果食品。

  “欢团茶”喝上一半,主人一般会来加点开水,俗称“添财”。“添财”时,主人还会说吉利话,祝饮茶者一年里“发财”、“升官”、“学习进步”等。

  饮茶者一般喝到杯底才能将“咬头”吃掉,以示一年到头、从头到尾都丰衣足食。

  合肥的饭桌上有一碗“鸡抓豆”,意思是“抓钱发财”。管家人要吃一只鸡腿,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财财进宝。安庆的当家人要在饭前先吃一碗面条,叫“钱串子”。

  安徽一些地方春节第一餐时每人要咬一口生萝卜,名为“咬春”,可“除菌防病,新年吉祥”。安徽南部仅肉类菜肴就有红烧肉、虎皮肉、肉圆子、木须肉、粉蒸肉、炖肉及猪肝、猪心、猪肚制品,另外还有各种炒肉片、炒肉丝等。皖中、皖南餐桌上有两条鱼,一条完整的鲤鱼,只能看却不许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余,另一条是鲢鱼,可以吃,象征连子连孙,人丁兴旺。祁门家宴的第一碗莱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笋、虾米、鲜肉等制成,含义为“和气生财”。

  在巢湖,吃年夜饭前要祭拜祖宗。

  具体形式是:门外灯笼点起,屋内“香火”(一种长条形、高脚、放在中堂下的长台子)上摆放食品和3碗茶水(名曰吉利茶),点燃一对大红蜡烛,焚香、鸣罄,全家老少跪拜三叩首,以谢祖宗之恩德,以求祖宗之保佑,这是很好的传承孝道的仪式。

  另外,年夜饭不能上炒菜、拌菜。因“吵”、“拌”与“吵嘴”、“拌嘴”音谐,为祈盼全家长久和睦,从大年三十开始,3天内家中不准动刀剪。

微信扫码分享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