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议论文的逻辑论证分析精选5篇600字

发布时间: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中学议论文的逻辑论证分析精选5篇600字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论中学议论文的逻辑论证分析精选5篇600字(一)

  逻辑中的论证部分,是指导写作和分析议论文的锐利武器。但迄今为止,逻辑中的论证理论没有起到它应起的作用,更没有一本比较系统、完整地运用逻辑中的论证理论,举篇作例地分析议论文的读物。相反,把本来只属于仅仅揭示论据性质的诸如摆事实、讲道理、例证法、引证法等,用来冒充论证,其共同特点是,不跟推理挂钩,违背了论证总要借助于推理来进行的原则。因此,整个中学阶段的议论文的教学,口口声声说讲论证,其实并没有真正讲论证。这就是中学议论文教学的现状。

  比如曾经的初中语文课本《谈骨气》一文,按课本提示的学习重点之一是“用事实作论据的写法”,如果单从论据的性质讲,是完本正确的。因为任何一篇议论文,都必须具备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等三个要素。在分析一篇议论文时,无疑要首先指出论点和论据之所在,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指出该文使用什么推理形式进行论证;如果只指出论点、论据(或指出论据的性质)而不分析论证方式,那么这种分析至少是不全面的。也许有人说,初中阶段刚开始,不宜面面俱到,这里只能突出论据的性质。笔者认为,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文后的第一道思考题“什么叫骨气?本文怎样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论点?”就不应当出现。因为一谈到证明(本书均用论证),必然联系到与之相当的推理形式。而“用事实作论据”,仅仅指明论据的性质,而不是使用任何一种推理形式。

  其实,该文提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论点后,的确摆出了三个事实作论据:南宋末年文天祥用生命抗拒压迫;古代有个穷人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闻一多在被国民党杀害之前坚持斗争。而该文的论证方式,就是使用了归纳推理中的简单枚举法。

  这就是分析议论文时应掌握的三个要素,可用公式表示为:A←-B ∧(B-→A) (读为:A真,因为B真,并且从B能推出A)

  式中的“A”表示论点;式中的“B”表示论据;式中的“(B-→A)”表示如何从论据来确定论点,即论证方式,但它并不象论点和论据那样明显,而是以隐含的方式存在于论点和论据之中。有争论并且容易被人们忽略的,正是“(B-→A)”这一部分。

  针对上述问题,师大周兴志副教授根据自已四十年的教学实践,写成《中学议论文的逻辑论证分析》一书。该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它按照“论证总要借助于推理来进行”这一总的精神以及有多少种推理形式就有多少种与之相当的论证方式的原则,将新修订后的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本中议论文进行分类,并着重从结构上进行分析,做到每分析一篇,就突出一种论证方式,讲明一种与之相当的推理形式。

  论中学议论文的逻辑论证分析精选5篇600字(二)

  实例分析 主体论述没有拓展和演进

  1.无层次(主体论述只有一个层面)

  请看 《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北京2007年高考满分作文)的中间主体部分:

  “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不畏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后果,不畏玄宗的赐金放还。虽有昭昭明月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他是长安的细雨,他是朝廷的闲花……

  胸纳幽兰,神容主若。他,一个不爱仕途,但爱美人,不爱富贵但爱超然的翩翩公子,虽出身显赫却博古通今……他忧郁而终,短短31载,弹指一挥间,却创作出人间最动人的诗词。这滴细雨,这片闲花,发出炫目的光,震撼你我的心灵。

  萧红,近代最伟大的女作家,却饱受了人世间的一切悲苦——— 亲人逝世,家族歧视,爱人背叛,恩师离去,穷困潦倒……这片闲花,给中国文坛注入了清泉,注入了活力。

  这就是典型的一个论点三个例子,三个事例除了有时间先后之分,内在并无逻辑的先后,此文实际并没有有效地论证。

  2.伪层次(看似有几个层次,但没有拓展和演进)

  请看湖南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中间主体部分:

  诗意地生活,世事烦扰不再。

  泰戈尔说过,死之烙印将生命本真烙在生之硬币上,使它去购买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惟有诗意地生活,才能清明淡然地看待纷争的世界,让烦扰不再。

  千舸过尽,一片汪洋,采石矶孤独地清点倒影,浊浪便是一杯煮过的酒,李白这一喝……

  诗意地生活,生之价值彰显。

  康德说……

  穿越庄周梦蝶的翩跹……

  书破万卷的杜甫,选择了诗意的生活,于是……

  似乎是从不同角度来证明论点,各个分论点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甚至是不可分割的一个层面。这在一些“并列式”议论文的考场作文中问题特别严重。真正有逻辑性的“并列式”议论文在本论部分,它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并列式的分层论证的特点是,论证的层次作横向展开,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也就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

  高考满分作文尚且如此,普通考生作文犯此类毛病就可想而知。

  论中学议论文的逻辑论证分析精选5篇600字(三)

  相对于说明文和从小学就开始学的记叙文来讲,议论文学习的难度似乎更高一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议论文时多下工夫,帮助学生通过逻辑论证分析道理,在学生灵魂深处点燃思辨的火焰,从而帮助学生切实掌握这一类文章。

  一、鱼、渔之惑:寻找议论文文本教学的平衡点

  议论文课堂教学中,一直存在着怎样给予“鱼”(直接教给学生议论文知识)和怎样授予“渔”(教给学生掌握议论文知识的方法)的困惑。大多数老师会说,我们是在既授予“鱼”也授予“渔”呀!可实际课堂教学果真如此吗?不可否认,在议论文文本教学中,离不开文体知识教学。这些知识是学习议论文的基础,那么,教师该怎样传授这些知识呢?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习惯于先提出某些文体知识要点,再将这些知识点用所谓的理性分析来机械地切割文章的语言材料,然后从中提取出一个个冷冰冰的概念,再逐一印证这些概念的正确性。我们不能武断地说这样的教学思路一定是无效的,也姑且不论这样的教学是否合适,但应该进一步提出思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对议论文的阅读是通过这些僵化的知识来指引的吗?教师这样传授知识对于学生的成长到底能起多大的作用?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然而,也有部分教师在议论文教学过程中,既能教给学生文体知识,又能把对知识的理解建立在对学生习得能力的培养基础之上,促使学生主动建构议论文知识框架体系,从而有效地将学生对议论文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实践。因此,有思想的语文教师在文本教学时应努力找寻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平衡点,既要给学生以“鱼”,又要给学生以“渔”。

  二、问题去哪儿了:文本教学中失去了应有的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们阅读议论文的目的是了解文本作者对问题所持有的立场。在学习过程中,要么被作者的观点说服,要么就心生疑窦: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论证过程是否符合逻辑?要解除这些疑问,首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问题意识的重视不够,是现今议论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原本中学教材中议论文文本的选用就存在模式化问题,认为议论文只不过是简单的告诉我们一定的道理,只要从中找到鲜明的观点就可以了。殊不知,在真正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议论文有时是非常复杂的,不经过质疑根本不可能获得想要的答案。也有部分老师会说,课堂教学中已经提出了许多问题,甚至达到满堂问的地步。但实际上,许多老师的问题只不过是为了验证文本知识,完成教学罢了,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意识质疑。没有受到问题意识培养的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趋于表面化、单一化,不能多维度、多侧面地去看问题。当课堂上只剩下教师的声音时,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议论文教学本应教会学生“有疑”,从而使学生产生“追问”。可是教师长期教学实践上存在的旧有思维方式,却禁锢了学生的视野。我们的议论文课堂教学本不应是孤芳自赏,而应是多维开放的。

  三、遗落了议论:议论文本教学之殇

  从小学开始,学生就被叙述性和抒情性的文章包围着,习惯于感性的宣泄,而缺少理性的思考。面对议论性文本,相当一部分学生看不懂文章内容,找不准文章观点,理不清文章思路。造成这种议论文课堂教学现状的原因何在呢?议论文教学的目的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议论文教学要让学生能对文章进行理性思考和分析,即要让学生学会“议论”。议论文重在说理,因此离不开对文本的理性思考,只有这样,才是对文本的有效解读。现实的文本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的分析都是逐段对文本进行孤立分析。然而,议论文讲究内在说理的逻辑性,应该说每段在结构上都存在关联意义,作者的思维发展也存在脉络。忽略了这些,学生收获的就仅剩下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了,这并不是我们议论文教学的初衷。真正的议论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辩证思考,揭示问题,分析矛盾,把握其思想脉络,领会其隐藏在文本中的理性光芒,但这恰恰是现实课堂所缺失的部分。四、固化的思想:湮没了议论文教学的灵光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用于日常教学,静下心来对文本进行钻研的时间很少。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议论文在中学课本中所占比例较少,所以教师就将有限的精力大多用在散文、诗歌、小说与戏剧的教学中,对议论文的关注少之又少,更谈不上深入研究。长此以往,造成教师自身在理解、品味议论文时也存在一定的障碍,总觉得议论文阅读过程干巴巴的,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大讲特讲之处,对议论文的教学自然也就不待见了。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使教师在备课中照搬教师教学用书,照抄名师教学设计的现象变得相当普遍。由于不是自己对文本真正进行的有效解读,也没有对文本理性的探究,所以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僵化的,对文本的再创造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在常态的课堂上,文本教学大都浅而不深、泛而不广。教师还是习惯于肤浅的文体定式,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更没有具体的逻辑说理分析,只是按照固定文体模式剖析文本,议论文内在的“智慧之理”和外在的“缜密之言”自然就会被视作索然无味了。可以说,虽然议论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但只要认认真真地面对问题,用教学智慧去深入浅出地解决问题,我想议论文教学的春天也就快到了。

  论中学议论文的逻辑论证分析精选5篇600字(四)

  在中考中,好多考生认为作文写议论文比较顺手,容易得分,其实,要想写好议论文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怎样的议论文才算得上有逻辑思维?怎样的论证才是有效论证?下面就让重庆一对一家教来告诉你吧!

  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余岱宗教授认为:“议论文不是论点文,也不是论据文,而是论证文,议论文就要看论者如何论证。论点是靠论证‘辩’出来‘逼’出来的……议论文要深入,就要有议论的层次性……论证是一环扣一环的工作。第一论点为第二论点服务,以此类推。论证就是主动寻求漏洞与不足,利用漏洞或不足为弹跳点,跃入下一个层次。”

  讲究议论文的思辨性,就是使论证分析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符合逻辑,而不沦为文字游戏,堕为诡辩。因为议论文是“讲理”的,“讲理”要一步步,一层层,甚至“抽丝剥茧”。没有层次感的论证是无效论证,是“蛮不讲理”论证,是不以理服人的观点强加。

  这里,给考生推荐几种能体现论证思维逻辑的有层次感的议论文结构模式:

  1.材料作文:“引、析、提、联、结”论证结构。

  “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析”:分析材料,突出感点。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

  “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

  “联”:联想联系,论证论点。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正反结合。

  “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

  2.“立论、入据、结承、迭据、归纳”论证结构。

  立论。在文章开篇首先明确提出论点,也可以说明论证的背景、缘由等有关前提,通过简单引述,提出论点。

  入据。在提出论点后,第一次进入用论据阐述。

  结承。在第二步阐述论据的基础上进行简要分析,指出其具有的一般意义进行小结。随之联系现实生活,对论点加以阐述,为下一步论证做准备。

  迭据。在上文小结承转之后,再次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论据进行论证。这些论据与第二步中的历史论据形成推进和迭加的关系,故称之为“迭据”。

  归纳。以进一步揭示论点在当代的现实意义,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全文加以总结。

  3.层进式结构:包括“是什么”,即提出观点;“为什么”,即分析原因;“怎么办”,即提出对策、分析对策、论证对策。递进式的分层论证,其特点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断递进,论证的层次向纵深展开,一层比一层深入地揭示论题的,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的阐发,其作用是分析透彻,说理深刻。

  4.对照式结构:主体部分有正反对比,有转折补充。采用这种结构模式的议论文可使文章文体特征分明,篇章结构严谨。议论文表达的思辨性,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问题(话题)进行剖析。剖析就是把思辨的过程和思辨的要点符合逻辑顺序表达出来。议论文“以理服人,以理取胜”的实质就是议论的层次,议论的层次实质就是议论的推理逻辑性强,层次感彰显议论文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议论文写作的灵魂,只有推理逻辑性强的议论文才能在高考中获得高分。

  论中学议论文的逻辑论证分析精选5篇600字(五)

  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实论点的根据,在逻辑学上,它是用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的那些判断。在证明中,它担负着回答“为什么”的任务。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两类。事实性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性论据包括个别事例,概括性事例和数字。理论性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党在不同时期内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的定义、法则和规律,一般的公理、常识以及成语、谚语等等。

  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逻辑过程和方法,也就是指材料和观点有怎样的逻辑联系,例如论据和论点之间呈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的联系。它担负着回答“怎样证明”的任务。

  议论文不分长短,皆须具有论题、论点、论据、论证几个要素。这些要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共同完成证明任务。

  (二)安排要富有逻辑效果

  在论点与论据的安排中展开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安排得好与差直接关系到文章的中心论点能否得到突出,能否有说服力量

精选图文

微信扫码分享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