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培训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思政课培训心得体会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思政课培训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思政课培训心得体会

思政课培训心得体会1

  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颇多,让我对思政课有了更加深入全面具体的认识。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使命与担当》,这是由江西省教育厅教研室周自兴专家带来的讲座,周老师的讲座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有效度。鼓舞广大思政教师,坚定育人情怀,增强学科自信,理直气壮的上好思政课。他说到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教育在变革,广大思政课教师也应紧跟时代潮流,创新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他倡导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教育的重心应培养有思想有责任感的人,思维才是力量。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就是“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这就要求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周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感悟,他指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辉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的政治要强,思政课要解决理想信念问题,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信仰只有在思政课教师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教师的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吸取养分,丰富思想,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教师的思维要新,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教师的视野要广,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教师要自律,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教师人格要正,堂堂正正,品格高尚,坚信真理,理论深厚,为人表率。教师要给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立足学生,贴近生活,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这是由江西师大附中熊才意老师带来的讲座。熊才意老师的讲座,条理清晰清晰,声情并茂,他结合自己多年的授课经验,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指导大家如何上好思政课。他认为好的思政课应该做到三有:课前有期待,课中有兴奋,课后有回味。做到三声:课堂有掌声笑声争辩声。做到三动:教学中学生身动心动神动。

  接下来,他以教学实例举例,倡导广大思政课教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应该这样做:

  1、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科学习兴趣

  (1)上好开学第一课,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感兴趣。

  (2)创新作业形式,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整理知识:手抄报

  归纳知识:单元知识汇总和思维导图

  检测训练:错题集和测试题

  2、发掘学生潜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1)进行课前播报,注重学生参与

  坚持每节课前五分钟新闻播报

  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2)开设学生课堂,学生走上讲台

  把课堂交给学生,复习时学生讲解自己的思维导图。

  3、创设恰当情境,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素材

  课堂教学要避免照搬课本,要结合学生生活,选取鲜活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追求有真情交流、思维碰撞的课堂,老师努力营造讲真话的课堂氛围。选择的素材尽量贴近学生生活。熊老师以实际课例给我们一一展示了,一堂堂鲜活的有趣的,又有意义的课堂教学。

  4、优化问题设置,促进课堂知识有效生成

  他指出一堂好的道德与法治课,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1)让学生动口说——讲述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2)让学生动眼看——播放震撼人心的感人视频。

  (3)让学生动脑想——培育认真理性思考的素养。

  (4)让学生动心悟——领会教材编写的主旨方向。

  5、让学生动手做指引学生能做到知行合一。

  要达到这种教学效果,那我们广大思政课教师群体应该怎么做呢。熊才意老师指出,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

  (1)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做一个有职业规划的老师(心中有梦)。教师要有目标,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教学感悟和体验,在教学实践中,要勤于思考,乐于反思教学。

  (2)提升素养,做一个不断努力学习的老师(手中有书)。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使自己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成长。不仅要专注自身专业素养的发展,更要拓宽视野,站得高,才能看的远,高度决定眼界,眼界决定境界。

  (3)关爱学生,做一个有教育智慧的老师

  (胸中有爱、眼中有事、工作有心)

  (4)快乐生活,做一个幸福的,热爱生活的,富有情趣的,视野开阔的老师。(身上有情)。

  《在生活中德育,在德育中生活》,这是由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邬迪婵老师带来的讲座。邬迪婵老师是青年教师的优秀代表,作为同龄人的我们应该以邬老师为榜样,向邬老师学习。邬老师引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来展开论谈。她从三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一堂优质的道德与法治课应该怎么上。基于课标,关注生活,用好教材,链接生活,立足课堂,回归生活。邬老师以三个课堂实例,向我们一一展示了在日常教学实际中,应怎样落实这些教育思想,应该怎样上好低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她向我们展示了《做个开心果》《风儿轻轻吹》《早睡早起》三个优质课堂实例。听完她对于这三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思想,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道德与法治课可以这样上,不仅那么有趣还那么有效。从她的分享中我感悟到,邬老师注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设计贴近儿童生活的情景来展开教学,使他们产生共鸣,由课堂链接到实际,由实际链接到课堂,真正做到了在生活中德育,在德育中生活。在她的课件和教学设计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她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思考,(如自己配音绘本故事,善于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教学素材拍摄生活视频),她的课堂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所以她的课才如此的精彩,她的这种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这是由景德镇市教研所谢红英老师带来的讲座。一部党史就是一本本鲜活的思政课教科书,就是一堂堂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大课堂。百年党史,就是百年思想政治教育史,就是思政课百年发展史,思政课始终与党的历史一脉相承,紧密相连。谢红英老师从学百年党史,永远跟党走、悟百年党史,扬红色基因、用百年党史,润思政课堂,三个方面展开论谈。向我们分享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建设史和发展史,以及如何将这些党史知识融合到思政课的实际教学中。她以优秀课堂实例《活出生命的精彩》《爱在家人间》《爱的碰撞》《传统文化的继承》《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举例,向我们展示了一堂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堂。她以日常生活为教学素材,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景,设计的每一堂课都有序、有料(内容充盈)、有情(学生能融情、深情、产生共情)、有色(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同时,她指出一堂好课应该是这样的:

  1、目标明确(明确本堂课要向受众传递什么样的信息)

  2、对象清晰(根据受众来设计教学)(新课导入)

  3、主题突出(围绕主题筛选、组织讲课素材)(视频的选材)条理清晰(精心组织课程架构)(主线设计、板书设计)

  4、重点突出(内容要有的放矢以突出重点、注重知识的生成,而不是灌输)

  5、案例典型(使课堂气氛更为生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6、互动适宜(有利于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7、仪式感(需要授课者注重仪式感的营造)

  最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把我今天所学所想,融入到我的实际教学中,勤于思考,不断反思,不断完善自我,提升教学能力,提高专业素养。

思政课培训心得体会2

  【教育的秘诀——尊重学生】

  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这句话深得教育的真谛。

  作为社会交往活动中的成员,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都有强烈的发自心底的需要,需要别人的尊重、关怀、帮助、信任,偶犯错误时,还需要别人的原谅。王毓珣老师在《德育培育与生成》一书中也说到师生关系具有无选择性、平等性、合作性、人道性和履约性的特点,其实这些特点综合起来就是一个词语:尊重。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拥有的是发展的灵魂,所以,我们的尊重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

  本着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前提,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信任学生,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教育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首要的一点,应该相信学生。要善于发现深藏在每个学生心中的“宝贵财富”。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一个著名的口号“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个口号形象的说明,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我认为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进取心,都想争上游。在帮助学生转化的过程中,主要是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积极进取,追求进步。我在担任初一年级的任课老师时,有一位学生不爱学习,成绩较差,自由散慢,早自习经常迟到,最要不得的是,这个学生早自习要迟到了,也不是紧张地走进教室,而是优哉游哉地踱步进教室,对于学习,这位学生抱着的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为此,我多次找他谈话,在班上也公开批评过他,可是效果不佳。直到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提出一个关于历史的生僻问题,全班同学全都一头雾水,完全回答不出,只有这个学生,非常自然地说出了答案。当时,全班哗然,大家都不敢相信,一个平常不愿意读书的同学竟然有这么丰富的知识。经过了解,我才知道,他不爱读书只是因为他的家长不管他,每天晚上只知道自己出去玩牌,他的厌学是出于对家长的不满,而他自身,是非常喜欢看课外书的一个学生,知识面非常广。第二天,我在班上表扬了他平常的积累,也去他家家访,和他家长说说孩子的情况,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家长也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之后的一个月,这位学生的早自习迟到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他的转变说明,教师对有缺点错误的学生,要尊重爱护他们的自尊心,理解学生的心,因势利导,才能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

  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

  教师对学生有管理的权力,有按照社会主义教育塑造学生的权力,但在人格上我们与学生是平等的。所以对于做错了事的学生,我们若居高临下,简单粗暴的训斥,禁止学生申辩,就势必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下降。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自尊心是促使学生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一个人有了自尊心,才会自爱、自重,做错了事才会自责。因而转变学生常常要以尊重人格为前提,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真正收到以理服人的教育效果。一位教育家说:“训斥和咒骂一个对自己的错误已经认识的孩子,只能损坏他的自重心,甚至使他的悔改之意荡然无存。”

  三、认识自己,成为一个实诚的老师

  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孩子的心理活动与我们成人是不同的。他们容易犯错,但也容易改正错误,而作为一个成人,犯错容易,但是承认错误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该怎么样面对自己的失误呢?我认为当老师因种种原因,造成过失的时候,要勇于面对事实,放下面子,和学生坦诚相见,该认错的坚决认错。在一次班级大扫除中,我代替班主任管理班级大扫除,再分配任务的时候,有一个学生似乎没有听我的分配,不停地和同桌说这话,于是我唬着脸说:“老师在说话的时候不许自己讲话”这时,她只是委屈的看了我一眼,脸一红,什么也没说。大扫除结束后,卫生委员来报告,说王某某同学自己的打扫任务比较轻,在做完自己的工作后,帮助其他同学做了很多事情,我一惊,王同学正是我在课堂上批评的那个人!我这才找来这位同学,向她了解上课讲话的真实情况,她这才告诉我:“老师,我同桌今天身体不好,我刚才是和她说我帮她做值日。”思前想后,我诚恳的在全班同学面前承认了自己的过失,并表扬了她爱劳动,主动为班级做好事。王某某听后感动了好一会儿。从此,她更爱劳动,更爱帮助别人。我想,这样做,老师不但不会丧失威信,反而能使学生更加信赖,热爱和尊重我们。

  总之,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我们不能只要求学生“尊敬师生”而自身却时时扮演着学生心目中的“反面角色”。在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耐心引导,以爱换爱,激发他们前进的内在动力,在尊重人中教育人,造就人。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教育原则:“我的基本原则是永远尽可能地多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让我们记住这一原则,实践这一原则,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微信扫码分享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