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周记600字初一(精选3篇)

发布时间:

腊八节周记600字初一(精选3篇)

腊八节周记600字初一 篇1

  腊八的味道,犹如百合花般,清新淡雅。腊八的味道,犹如茉莉花般,纯洁清香。腊八的味道,犹如梅花一般,热情娇艳。

  传说,腊八粥是这样由来的:有个皇帝小时家境贫寒,常有断炊之患。一日,他竟在鼠洞里挖出来五谷,便做成了粥。他做皇帝时,就将其命名为腊八粥。在腊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腊八粥。在街市上可热闹了,大街小巷里,中年妇女、老爷子、壮汉等都坐在那儿施粥。一眼望去,一个紧接一个,仿佛一个小型的农业展览会。男女老少们各挥手祝贺,诉说着腊八节的喜悦。不远处传来阵阵腊八蒜的味道,我和母亲寻着它的味儿走,不一会儿便来到了卖腊八蒜的的地方,这味儿有些刺鼻,有些儿呛,但吃起来却无比醇香,无比诱人,母亲买了一些,说:“这些腊八蒜呀,真好,回去给儿子做腊八粥配着吃!”听了这话,我不禁垂涎三尺,也感到幸福。

  回到了家,母亲立刻开始煮腊八粥。糯米1杯,小红豆20颗,花生仁、莲子、红枣、桂圆干各10颗……我发现母亲数得多么认真,做得那么细致。接着,我看见母亲将几颗带有黑点的豆放在了一旁,把拌好的“杂拌儿”倒入了锅里,加了几颗冰糖,几杯水,就将锅盖盖上了。

  半个时辰后,香气溢了出来,母亲把腊八粥倒了出来,犹如一条爱的暖流,倒入了碗中,香喷喷的腊八粥就这样呈现在了我的眼前,多么有温度的一碗粥啊!我细细品尝着母亲为我精心准备的一碗粥与一小碟碧玉般的腊八蒜,心中倍感的幸福与温暖,突然,一层水雾罩了上来……

腊八节周记600字初一 篇2

  腊月初八是进入腊月的第一个农历节日,在这一天,各地均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在我国,腊八节喝腊八粥和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是同等重要的风俗习惯,是千百年来流传的习俗,代表着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希冀与渴望,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近年来,腊八正与其他许多民俗节日一样,渐渐淡出现代人的生活,成为远去的记忆……

  这天,以及这天的前前后后,都应该是雪花的节日。

  这天的炊烟是年底盛事开始的标志,袅袅地蜿蜒在房顶上的天空里,延续着几千年的乡俗。在醇香的气息里,游子想起了母亲的呼唤,想起了老屋的温暖,泛起了归家的情思。

  铁锅下火苗跳跃,水花沸腾中,清香飘逸。阳光的味道被各样杂粮吸收,又在氤氲的水汽中化作一缕清香,散发出来。

  这清香带给我们腊月里第一丝清清淡淡的幸福。锅边那口盛满清清山泉水的石瓮还笨重地立着吗?大黑还在翘着尾巴绕着石瓮打转吗?瓮里那把厚厚实实的水瓢还悠闲地漂着吗?那只陈旧的木盆还在工作吗?木盆里还有五彩的粮食吗?金黄的小米,鲜红的大枣,白的莲子,各色各样的豆子,核桃仁,花生米……那么多的色彩,那么浓的甜香,吸引着孩子们热切的目光,传达着乡亲们对土地的感激。

  那个脸蛋红扑扑、扎着小辫的“爱哭虫”哪儿去了?呼呼的风箱声里还有妈妈那好听的老故事吗?还有妈妈那每年都说的话吗?她说:过日子就像熬粥,总是要经过时间的烟熏火燎,香甜才会慢慢酝酿而成。

  在腊八粥的醇香里,是赶赴新春的欢欣与忙碌。

  进了腊月的门坎儿,年就越来越近了。在我的家乡鄂东北,腊月初八是庄户人家头一个年节,称之为“腊八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煮腊八粥。

  在所有的粥食中,乡下孩子最盼望的便是香喷喷的腊八粥。之所以好吃,是因为腊八粥的原料很多,杂七杂八的有十多二十种,大多是我们平日里很少能吃到的东西。干果类的有红枣、杏干、花生米、香酥核桃仁、莲子,鲜果片儿有鸭梨、山楂、橘子瓣儿,杂粮类的更齐全,有江米、大麦仁、豌豆、大刀豆。

  在腊八节的记忆里,是家的温暖与舒心。

腊八节周记600字初一 篇3

  今天是腊八节。在古代称为“腊白”。

  腊八节这一天,都要喝腊八粥。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们国家腊八节喝腊八粥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晚上,吃过晚饭以后,我和姥爷来到厨房剥蒜,说是要腌制腊八蒜。腌制腊八蒜也是腊八节的一个传统习惯。

  瞧:我和姥爷在腌制腊八蒜呢!

  剥蒜很简单,一会儿的功夫就把蒜剥完了。接着,姥爷就把剥好的蒜瓣装进了一个开口的瓶子里,然后再往瓶子里倒上醋,最后,把盖子盖好。这样,腊八蒜就算腌制完了。姥爷说:“等到除夕夜吃饺子的时候就可以吃腊八蒜了。”

  我又查了查百科全书,想知道古代人是怎么过腊八节的。书中说:古代人相信神灵,腊八粥熬好之后先要敬神祭祖,然后还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还要保存着,几天后还有剩下的就是好兆头,意思是“年年有余。”如果把粥送给穷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另外,我还从电脑上看到一个小提示:蒜,人们称之为绿色青霉素,有较强的除菌杀毒作用。醋也同样具有保健杀菌作用。二者结合起来,可见它的保健杀菌作用非同一般。

  今年的腊八节,使我知道了许多关于腊八节的知识。

微信扫码分享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