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食文化的说明文800字

发布时间:

可口的食物被称为美食,但美食并不单单是指食物本身的味道之美和色泽油亮的品相,还有此情此景下用心品味、柴火慢慢烹煮过程中食材的变化融合以及文化的积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中华美食的说明文,方便大家学习。

中华美食文化的说明文1

我相信我每天的生活都陶醉在美食当中,因为我有一位比“一级大厨”还高一等的美食家妈妈。

我的妈妈是一个将近四十的人,因我从小就特别爱吃,妈妈为满足我的口福,就用心研究烹饪技巧,一有空就捧起烹饪方面的书来看,一道菜,一道羹,细细琢磨,动手制作,多年下来,练出了一手的好厨艺。妈妈做的饭菜,酸甜辣咸宜,色香味俱佳,即便是再好的厨师也难以复制,再挑剔的美食家也找不出瑕疵。

春天是个迷人的季节,妈妈的美食也是迷人的,各种各样的野菜琳琅满目:面条菜、荠菜、苦菜……他们被制成一个个玲珑剔透的饺子,放在口中轻轻一咬,饺子里的汁液就漾满了整个嘴,偶尔还会随着嘴角慢慢流下来,那种美美的感觉总是让我陶醉其中,回味无穷。

随着一盘盘可口的凉菜上桌,我知道,夏天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了。凉菜使原本属于酷夏的炎热变得不再那么可怕,反而有了秋一般的清爽。猪耳拌黄瓜、凉拌三丝、醋溜藕片,即使再普通的原料,妈妈也总是能让它们勾起我的食欲,直吃得肠肥肚满,嗝气连连,爸爸总是在一旁笑我没出息,说我是“竖着进来,横着出去”,连走道都歪歪斜斜了。我就是在这样对美味的满足和陶醉中一天天增高、长大了。

当家里的桂花酱都吃完的时候,已是金黄色的深秋了,鸭子成了这时候我家餐桌上常有的美食。虽然不是美式正宗填满梅子的烤鸭,但这细皮嫩肉的鸭子也有很多不同的做法,烧烤、清蒸、盐腌,各有各的美味,不过,我最喜欢吃也是妈妈最喜欢做的就是烧烤脆皮鸭了,抹上调料,洒上脆皮粉,往烤炉上一架,等不了半小时,一道风味烤鸭就这么出炉了。看着外皮呈黄金一般色泽、外酥里嫩的烤鸭摆在面前,早已垂涎三尺的我顾不得吃相是否雅观,来个大快朵颐,虎咽狼吞。

大地银装素裹的冬季,羊肉汤算得上是既能取暖又好吃的美食了。诱人的羊汤在锅里上下翻滚,咕噜咕噜冒着气泡。眼巴巴地等着羊汤从锅里被一碗一碗盛出来,撒上些胡椒粉,不等它凉下来,就一扫而净,身体里便全是通脉活血的暖和气弥漫着。

我爱妈妈的美食,我更爱我的家,每每陶醉于妈妈所做的美食,我对家的依恋就更加深刻而强烈。

中华美食文化的说明文2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的,不同地区都有他们特有的饮食习惯,这些都涵盖着这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0__年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是以此为主题,它通过那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那独特的味觉审美红遍了大江南北。

我生长在湖北宜昌的一个小镇上——育溪镇,那是拥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的传统文化古镇。因为我从小在这里生长,又因为天性嘴馋,所以我对家乡的美食也颇有一些了解。

故乡盛产大米,因此传统小吃的原料多以米面为主。例如发糕、大米锅巴、糍粑等,都是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的。还记得小时候,我特别爱吃发糕,却不像其他孩子整天垂涎于面包房内油腻的奶油蛋糕以及肯德基、麦当劳的汉堡、薯条等一些独具西方特色的洋快餐。每当我和一群伙伴玩累了的时候,奶奶总会适时的拿来发糕让我和同伴一起分享。香喷喷的发糕入口,松滑甜软,唇齿间总会弥漫着一股发糕特有的酵母的芳香。奶奶和我一样也爱吃发糕,所以经常自己做。在她旁边,我自然也看见过制作发糕的过程。没想到,这小小的发糕制作起来却不简单呢。

我看着奶奶先将糯米、大米和玉米放在碾子里一点一点碾成粉状,然后将三种面粉和在一起加一点白砂糖和酵母粉再加一点点清水打成糊状,放在一边待它发酵,然后再将它摊平以后放在蒸笼里,大概蒸二十分钟左右就可以食用了,有时奶奶还会在发糕上面放上一些葡萄干、蜜枣等进行点缀。出锅以后的发糕晶莹透亮、散发出沁人的香味,吃上一口简直飘飘欲仙,还真是色香味俱全啊!奶奶还告诉我,她们那一带的女人个个做发糕都是一流,我打心眼里佩服。

发糕是我们这里比较有特色的饮食,每到逢年过节,奶奶他们还会做出各种美味的食物招待客人,大家吃后总是赞不绝口。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中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几千年来,由于地域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各地各民族的美食文化也各不相同。我们新一代的少年,应当学习、继承这些传统的美食文化,让其更具特色,更加发扬光大。

中华美食文化的说明文3

奶奶做的海蛎炸尤为好吃,鲜香,多汁,外酥里嫩,是我儿时记忆中不可抹去的一笔。

海蛎炸是奶奶的拿手菜。每逢周末,我们一大家子人全都涌到奶奶家,她便乐呵乐呵地到厨房中炸海蛎给大家吃。听着大伙儿拉扯着家常,每周一次的海蛎炸,大家也不腻烦,反而每每都很期待。

常常看奶奶炸海蛎,哪些步骤我早已烂熟于心。奶奶的双手带有薄茧,却能极为灵巧地将一大盆海蛎挑挑拣拣,把肚子未破的海蛎都挑进另一个盆中清洗。他又拿起蒜叶与姜,整齐放置于菜板上,又展现起自己的刀工来,“笃笃笃”几声,很快将蒜叶与姜切成约莫一寸长的碎末。再加入几勺地瓜粉和少许的盐,拿勺儿轻轻搅动,速度均匀,极快地将食物原料混在了一起。

最精彩的是下锅的时候。

煤气灶上红蓝的火焰舔舐着锅底,很快,油就噼里啪啦地跳了起来。奶奶不紧不慢地热了锅,用大的铁勺铲起一团海蛎,轻抖勺柄使它滚入锅中。油花滋滋地溅着,一个个海蛎团子在锅中翻来滚去,渐渐被裹上一层金黄。

母亲也很喜欢奶奶的手艺,因此常在此时向奶奶诚恳地请教,奶奶便也极有耐心地教她,婆媳二人挤在小小的灶台前,气氛温馨而融洽。母亲学会这一手后,也常在家中摆弄,喜滋滋听我和父亲的赞美。

海蛎炸不久便可以出锅了。外表被炸得金黄,盛在光滑雪白的瓷盘中,显得极为诱人。奶奶站在一旁,看着大家争相恐后地夹起一块块金黄的海蛎炸塞入嘴中,连脸上的皱纹中都塞满了笑意。

用牙轻轻咬开海蛎炸酥脆的外皮,轻轻一撕,喷香的肉团滚出,多汁香嫩的海蛎在舌尖上滑动,脆柔交接。享受啊!

奶奶现在已经不在人世了,但这炸海蛎的手艺并未失传。每每吃着母亲炸出来的海蛎,我眼前常会浮现起奶奶生前的模样,父亲也会感慨道:“还是一样的配方,还是一样的味道!”

在这海蛎炸金黄的脆皮下,不仅包裹着美味的海蛎,还有着对奶奶的思念,有勤勤恳恳一家人之间的关心与爱。这些东西,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淡、消失,即使物是人非,仍然源远流长。

中华美食文化的说明文4

我并不是一个美食家,但我是一个对吃很讲究的人,我从不乱吃东西,我吃东西是从健康的角度来考虑的,只要是对身体健康有利的东西,不管是好吃还是不好吃,我都要吃,而且我在饮食的过程中还会注意各种膳食的合理搭配,比如:肉类与素菜的搭配呀,水果与杂粮相配合呀等等,现在很多人都在追求所谓的绿色食品,这表明人们对美食的要求已经上升到了对健康有利的概念了。

我吃东西也讲求变化,就算是再好吃的美食,要是天天重复吃,也不会觉得好吃了,有些东西偶尔难得吃上一两回的时候,那才算好吃,毕竟物以稀为贵吧。

说到吃我最清楚因为我很胖!

中国菜肴素有四大风味和八大菜系之说。四大风味是:鲁、川、粤、淮扬。八大菜系一般是指:山东菜、四川菜、湖南菜、江苏菜、浙江菜、安徽菜、广东菜和福建菜。

粤菜系由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三种地方风味组成。广州菜包括珠江三角洲和肇庆、韶关、湛江等地的名食在内。地域最广,用料庞杂,选料精细,技艺精良,善于变化,风味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郁,擅长小炒,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温恰到好处。潮汕菜故属闽地,其语言和习俗与闽南相近。

我很喜欢吃肉但我要奉劝同学们肉不能够吃太过!多吃蔬菜。我给大家说几种蔬菜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炒土豆丝:土豆切丝,水中泡五分钟,洗去表面的淀粉,表辣椒一个,切丝。锅里放油烧热,倒入土豆丝、辣椒丝同炒,放入少量盐、醋、鸡精、味精。炒熟装盘。

豆腐西红杭汤:豆腐切成手指大小的块,西红杭切块,锅里放油烧热,倒入豆腐,加入盛汤用的盆子的半盆水,放少量盐、鸡精、味精,烧开后再烧3分钟,倒入西红杭烧开盛入盆子。

豆腐白菜汤,做法同上,倒入白菜烧开后再烧一分钟盛入盆子。

青辣椒炒鸡蛋:青辣椒三个,切成丝,鸡蛋二个,锅放油烧热,倒入鸡蛋炒熟盛起,锅里放油烧热,倒入青辣椒丝炒,加少量盐、味精、鸡精、酱油,倒入炒熟的鸡蛋炒熟装盘。大家可以学着做。

中华美食文化的说明文5

我是一个喜欢美食的小孩。这次,趁着去云南旅游这个机会,在云南这个美食天堂中大饱口福。

我的云南之行的第一站是昆明。烤饵块是许多昆明人的早点。饵块是云南十八怪之一——“白面粑粑叫饵块”。我们住的宾馆前面就有一家饵块店。我原以为饵块只是白面大饼加油条,顶多再抹上点儿甜酱、咸酱。可走近一看,才发现做饵块不是那么简单:先将事先准备好的白面饼和油条放在炭火上烤,待到大饼烤热,油条烤脆时,根据个人口味,涂上苏子甜酱、花生甜酱、芝麻甜酱或咸酱、辣酱、腐乳、萝卜干、酸豆角丁、豆芽等。这些酱菜塞满了十多个坛子,可真讲究啊!其实,更讲究的的还在后头呢!你若在“建新园”中点上一份豪华型过桥米线的话,服务员就会端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和一碗米线,然后三十多碟小菜源源不断地摆了上来:天上飞的有鹌鹑;地上跑的有鸡、羊、猪、牛;水里游的有三文鱼,大虾……还有高寒竹虫,汽锅鸡等名菜,连餐后水果都准备好了。吃在昆明可真是一种享受啊!

在大理,有一种味道无处不在,那就是酸。大理有道名菜叫“木瓜炒鸡”,这道菜里的木瓜可不是我们常见的那个又大又黄又甜的木瓜,而是小小的,绿绿的。我原以为木瓜在这里是当蔬菜吃的,于是挑了最大的一片木瓜,咬了一大口,天哪,差点儿把我的大牙酸掉了!大理的另外一道名菜叫“雕梅扣肉”是将上好的雕梅和五花三层肉一起蒸,待肉熟后出锅。肉里含着酸味儿,梅子里含着肉香,十分可口。哎,这么那么多的特色菜都和酸有关,难道大理就没有和酸没关系的特色美食了吗?还好,还有那又香又甜的乳扇。可回家百度一下,才发现制作乳扇的材料中,必不可少的就是酸酸的木瓜水。看来,大理已和“酸”结下了不解之缘。

丽江,是纳西族的居住地。纳西族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民族,他们善于接受外来文化,连美食也受到了周围地区的影响,许多地方风味的美食都汇集于此。在丽江,可以吃到四川宜宾的燃面,也可以吃到香格里拉的牦牛肉,还可以吃到丽江本地的腊排骨、鸡豆凉粉、米灌肠。丽江美食种类很多,要想尝遍丽江的美食,一定得在丽江多住几天!

离开云南,令我怀念的不仅是美丽的风景,还有那些可口的美食。

精选图文

微信扫码分享

复制成功